第八十三章 千人计划(1 / 2)

加入书签

看完了各个手机厂商未来发展得计划之后,林风继续浏览着全息投影中的信息。

终于他找到了让他感兴趣的东西。

“千人计划。”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千来名科技人才的计划,通过运用更高水平的仪器或者是材料,让这些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科学。

至于为什么不用研究生后面的人,第一原因是年龄,虽然说越老资历,经验越好,但终究不是那个能异想天开的年纪了。

纵观历史上的科技发展,很多重大理论和发明,都是科学家在年轻的时候发现的,最著名的牛顿,因为一个苹果察觉到了万有定律,爱因斯坦,也是年纪轻轻就提出了狭义相对论,麦克斯韦,在20到30岁之间,写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

这些不同世纪的伟人,都用他们年轻的智慧,开启了新的时代。

当然也可能会有人质疑了,因为他们的发现,都是通过观察自然,总结自然就可以发现的。

比如说万有引力,随处可见,只要发现,研究出来就不难。

电磁力,核力,也是随着科技不断地发展可以发现的。

而当今时代的科学愈来愈细分化,一个专业里,每个领域研究的方向都互不相同,想要将一个方向研究到极致也是非常困难。

但是,你想要研究这一个方向,你又要学习其他专业或者其他细分方向才行,就算你在一个科研小组里,有些理论知识也要自己去克服的。

典型的比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一个机械-电子-IT跨领域人才带来的效率提升是要超过机械人才+电子人才+IT人才组成的三人团队,只是这种跨领域人才实在是太少了,一般这种人才出来工作起码得30岁,甚至35岁。

另一方面来说,资本家也更加青睐这样的人才啊,用更少的工资做更好的工作,不就是资本家最喜欢的场面吗?

所以,有人断言,21世纪科学理论已经停滞发展了,这也并无道理。

发现超自然现象的成本逐渐提高,大型高能粒子对撞机就是应运而生的产物,自然找不到的东西去哪找?去高能世界找啊。

如果人类生活在一个黑洞旁边,会那么的辛苦和苦逼吗,早就飞天了。

第二个原因是理论不断细分,专业壁垒不断提高,导致学习成本提高,科研人员学习的时间也就加长,现在,不是个研究生,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科研人员。

到了这个年纪,也要开始成家立业了,生活也不能像年轻时一样肆意地挥霍在学习中。

第三个原因也可以说是第一个原来,发现成本高了,除了国家之外,没有人愿意花太多钱来投资这些缥缈无痕的基础理论,我发展个赚钱行业,他不香么。

这种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人类的航空航天工程,人类第一个虎头蛇尾的工程,虽然有一部分是冷战的原因,不如说是冷战让资本利益的社会影响更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