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姜是老的辣(祝大家新春快乐)(1 / 2)
鲁若麟在宴会上对商人们的承诺像风一样迅速的传遍了大江南北。
分封,如此敏感的词从鲁若麟嘴里说出来,犹如平地惊雷一般在华夏大地的权贵、富人中炸响。
如果鲁若麟是一般人,大家完全可以将这话当做一个笑话,但是鲁若麟是一般人吗?这可是目前最有希望问鼎九五之位的人之一。
虽然李自成已经在京师称帝,但是大家并没有将他视作真正的皇帝。除非他将江南占据,那样才算得上实至名归。
李自成占据的地盘最大,但是依然摆脱不了流寇的影子,始终给人一种不是正常政权应有的样子。
反而是鲁若麟的安国军,在连续击败满清,以及刘孔昭和左良玉之后,隐隐中已经被人当做取朱明而代之的不二人选。
这样的人说要分封,大家怎么可能等闲视之。
而且鲁若麟的分封还不是那种虚封,而是实打实的给予封地,允许自我管理,这种情况自从汉朝之后已经很少见了。特别是几个大一统王朝,基本上是没有的。
面对这种情况,社会舆论明显分为两个极端。
权贵们对这种情况自然是非常赞同,因为这对他们有利;文人士大夫则坚决反对,因为分封容易造成国家分裂,这对一向追求大一统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来说就是三观不和,是要坚决反对的。
至于平民百姓,这种话题离他们太遥远,他们自己不关心,权贵和士大夫们也不会理会他们的想法。
华夏历史上真正将分封做到极致的就是周朝,正是因为分封,华夏的核心领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关中平原和黄河中游,成功拓展到了北起辽东、南到吴越的广大区域,为华夏民族奠定了基本盘。
周朝以后,华夏的核心区域基本都在这个范围之内,可见周朝当初分封的巨大作用。
分封制度极大的激励了各诸侯国开疆拓土的意愿,在当时交通不便、通讯落后、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分封是最适合的选择。
但是到了周朝中后期,分封的诸侯国壮大之后,周天子就逐渐成了一个摆设,权力被完全架空。各诸侯国相互征战、吞并,开启了长达几百年的战国时代,直到秦国一统天下。
正是因为看到了周天子的遭遇,后世的帝王对于分封都极为谨慎,甚至采取了虚封的办法,彻底断绝分封国对中央朝廷的威胁。
虚封甚至不封逐渐成了历史的大势所趋。
现在鲁若麟要逆历史潮流实行分封,自然遭到了士大夫阶层的口诛笔伐。
“分封是取祸之道、战乱之源,历史早就证明了这一点,安国公此举甚为不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看来安国公身边没有名臣辅佐,以致出此昏招啊。”
“周天子的下场有多惨就可以知道分封绝对是个巨大的错误。”
“凡是赞成分封的都是心怀叵测之辈,到时候安国公绝对会作茧自缚。”
……
士大夫们清一色的对分封不看好,但是权贵们却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包括苟延残喘的大明勋贵们。
在魏国公府里,徐文爵召集所剩不多的几个勋贵们在一起商议鲁若麟分封的事情。
徐文爵现在的身份还是魏国公世子,还不是魏国公。正牌的魏国公徐弘基深染重病躺在床上,但就是不死。
徐弘基不死,徐文爵就不能继承爵位。特别是在如此敏感的情况下,一旦朝廷不在了,徐文爵又没有继承爵位,魏国公这个名号可能就要成为历史了。
所以徐文爵不止一次在心里诅咒徐弘基怎么还不死,难不成非要等到大明不在了,成为最后一任魏国公不成?
到时候没有魏国公这个名号,徐文爵如何在新朝中谋取利益?
可惜的是徐弘基太怕死了,明知道自己这样拖着不死对魏国公府遗害无穷,但就是没有自行了断的勇气,徐文爵对此也无可奈何。
徐文爵他们这些勋贵虽然地位崇高,还身负爵位,该得的利益也不少,但就是没有一亩地的封地。以前倒觉得无所谓,毕竟大家都是这样过过来的。现在鲁若麟提出实封的事情,马上勾动了他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事情。
“分封?鲁若麟有什么资格分封?他把自己当皇帝了吗?”
“啧啧,人家早就在心里把自己当皇帝了,无非是还没有坐上那把椅子罢了。”
“看看朝廷里的那些所谓正人君子,鲁若麟就差举兵谋反了,他们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啊tui!狗屁的忠君为国,都是一群胆小如鼠之辈!”
“说这些有什么用,还是想想我们以后该怎么办吧。”
“要是朝廷都没有了,我们这些勋贵留着也没什么用处了吧?”
“要不我们投靠鲁若麟算了,说不定可以混个封地玩玩?”
“事情没有想的那么简单,鲁若麟虽然有实封的想法,但是分封的地方都是哪里?苏禄都是近的,听说是在爪哇一带,哪里是人呆的地方吗?完全是在糊弄人啊。”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那你们说我们以后怎么办?难道等死吗?如今我们的兵权没有了,田地和商铺马上也要被征税,除了顶着一个爵位的名头,我们还能剩下什么?啊,不对。要是鲁若麟篡位成功,我们连爵位都没有了。要是侥幸没有被清算,也只能做一个富家翁了。”
“既然鲁若麟那边看不上我们,不如我们投靠李自成。好歹李自成也称帝了,整个北方也落入他手中,不见得就比鲁若麟差。”
“问题是李自成比鲁若麟更凶残啊。鲁若麟好歹还按规矩来,李自成直接就抢上了。不但抢,李自成还把有钱人都杀了,傻子才会选择去投靠李自成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