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颗粒化火药(2 / 2)
秦昭要制造的,就是这一种结构简单,效果粗暴的火箭筒。
对于大明此时的烟花工匠来说,这种火箭筒的制造上根本没有什么技术难度。明代流行的烟花,都是用一节火箭当动力部窜上天空,然后在天空中点燃“作战部“炸出各色烟花出来的。烟花工匠们制造起黑尔火箭时候,感觉自己无非是在做高级一点的烟花。
而点火的方式,秦昭反复考虑后,还是决定使用火绳点火。
毕竟燧发枪枪机还是很费人工和优质钢材的,在这种一次性使用的火箭上使用燧发枪枪机点火有点浪费资源。而且燧发枪枪机和火箭如何结合,也是一项挑战性颇高的工程学设计,在秦昭对燧发枪枪机还不算特别熟悉的情况下,秦昭决定先不挑战这项设计。
战斗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越简单越可靠就好。从这点上来说,秦昭选择火绳打火。
只用了一刻钟,秦昭就用细豪笔画出了黑尔火箭的正面图,侧面图,内部结构图,四大截面图。
铁匠们和烟花工匠们唯一要研究的,就是逼迫火箭旋转的螺纹尾翼,研究它的具体角度。
这个尾翼当然是要和整个铁壳火箭一体的,最好是铸造火箭壳子时候就一体铸造。但是这又有一个问题,就是螺纹尾翼的螺纹角度到底要多大。是一度两度就好,还是十几度才有效果?
这需要工匠们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进。
秦昭给工匠们不限量地实验材料,再给工匠们一个月的时间,让他们一个月内研究出螺纹尾翼的角度。
以六个人一小时造一枚火箭弹的速度计算,一个月的时间可以造三百枚火箭弹,足够完成各种角度的实验了。
当然,为了降低这些明代匠人的无用实验数字,秦昭又给匠人普及了科学实验需要的数学选择问题。比如说要在1到10之间取一个最好的数字,并不需要将一到十都做出来实验,而是上来先测试二点五和七点五哪个好,然后再检测一点五和三点五,或者六点五和八点五哪个好就可以了。
秦昭循循善诱,给六个工匠们讲了一个小时的实验学基础课程,才放手让他们开始搭建铁炉,开炉造火箭。
……
交待给工匠们怎么实验火箭飞翼后,秦昭发现自己还有一项工作要完成。
那就是黑火药的颗粒化。
打造火箭后,秦昭发现他现在不但需要爆炸激烈的粉末火药,同时还需要燃烧平缓,能够在空气中烧一定时间的火药。对于火箭弹来说,火药在尾部燃烧时间越长越好。如果只能在一开始燃烧很短时间,像爆炸一样把火箭顶一下,火箭弹很快就会在空气中失去速度,火箭弹就不能射到足够远的距离。
而为了提高燃烧时间,在这个技术有限的十七世纪中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实现火药颗粒化了。
颗粒火药因为减小了燃烧面积,降低了燃速。之所以很多人会有颗粒状火药燃速更快的错觉,其实是因为作为发射药的时候,颗粒状的火药所发射的子弹的威力更大。但这一现象并不是因为颗粒状火药的燃速更快而造成,相反,正是因为它的燃烧面积更小,燃速更慢,能给子弹提供一段时间内的持续推进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