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零三章 稻草(2 / 2)

加入书签

杨振听闻番薯、土豆等物在瀛洲岛的平均亩产更高,他的心情自然更加高兴,当即毫不吝啬地将陈书农夸奖了一番。</p>

而陈书农虽然立刻表示自己不敢当,可是他的心里却受用极了,满脸的喜色。</p>

“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功劳,没有什么不敢当的。不过这次秋收完成以后,瀛洲岛的屯垦事务,就算是步入正轨了,你这个督屯通判,也该跟我回去旅顺口了,毕竟,你是整个总镇府的督屯通判嘛!”</p>

目前,瀛洲岛上已有八十四屯移民,累计两万五千一百五十户,共计十二万五千多口,算上驻军,已接近十三万口。</p>

瀛洲岛虽然不算小,但是易垦宜耕的土地终究有限,就目前已有人口来说,已经基本趋于饱和了。</p>

如今,杨振下令在瀛洲岛垦荒屯田并且引种番薯土豆等作物的实验,已经取得成功,陈书农这样的人就没必要继续留在此地了。</p>

因为接下来,不管是金海镇的北方,还是登来镇的辖区,都要继续扩大移民垦荒的规模,总镇府那边需要借助陈书农的地方更多。</p>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杨振自然要考虑把陈书农调回去,安排到更需要他坐镇的地方去。</p>

“这个,卑职遵命,不过,卑职离开以后,瀛洲岛这边的农事——”</p>

“这个不用发愁,你来瀛洲岛也快两年了,手底下谁得力,谁堪用你岂能不知?你跟本都督离开瀛洲岛后,就由你遴选一人,担任瀛洲岛农事提举,归在你这个督屯通判属官之列,暂留此地,继续指导农事。”</p>

“卑职遵命!”</p>

瀛洲岛虽好,像个世外桃源,可是毕竟僻居海上,距离金海镇的本土太远。</p>

陈书农最开始奉命前来此地的时候,心中未尝没有一丝落寞,所以对于离开此地,他还是感到高兴的。</p>

只是想到放下自己几乎是一手开创起来的瀛洲岛屯垦事业,他的心里又有一点点不舍。</p>

好在杨振考虑的十分周到,叫他亲自遴选一名属下留在此地,他也不再担心自己人去茶凉,亲手拉拔起来的事业因为自己的离去而毁于一旦了。</p>

陈书农领了命令,杨振对于农事的安排也就暂时告一段落,随后便又将注意力转回到了吴惟恭的身上。</p>

“张献忠败了,咱们金海镇各路也丰收了,这些都是好消息。那么,坏消息呢?”</p>

杨振很清楚张得贵、张臣、方光琛他们的脾气,他们三番两次地派人往瀛洲岛这边跑,一定是有什么坏消息。</p>

尤其是这一次他们派吴惟恭前来,既然在瀛洲岛已经等了自己好几天了,那就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发生。</p>

杨振的问题,让吴惟恭听得一愣,这时只见他挠了挠头,有些疑惑地说道:</p>

“咱们金海镇,倒是没有什么坏消息,不过登来那边,主要是山东那边,确实有个不太好的消息。都督,山东乱了!”</p>

“山东乱了?”</p>

“是,都督,自从七月里都督率军出征后不久,山东就乱了。当时有一股流民,突然在兖州府的寿张县聚众造反,几个月内就霸占了兖州府、东昌府和大名府等地,占了南来北往的运河,截了江南到京师的漕运。”</p>

“霸占了运河,截断了漕运?”</p>

“正是。据说从天津卫到京师米价飞涨,从德州到河间府又闹了饥荒,大批不愿从贼的饥民云集登来西路就食。”</p>

“哦?吴朝左登来西路饥民情况如何?”</p>

“卑职,卑职家父自八月至今,已三次向总镇府协理营务处请调钱粮赈济。协理营务处张总兵与方谘议也请示伯夫人同意,先后三次向登来西路运粮,同时力主以工代赈,就地安置,目前局面将将稳住。”</p>

“那就好。张总兵、方谘议他们做得很对,不要把前来投奔的饥民当成负担,将来用好了,他们就是我们金海登来二镇安身立命最好的资源。”</p>

得知登来局面没有因为这场截断南北漕运的大起义而崩盘,杨振的心里稍稍安定了一些。</p>

杨振心里是隐隐约约知道这场大起义的。</p>

只是他原以为,这一世他已经从登来地区迁移了那么多流民饥民出海安置,山东或者北直的情况会因此好上一些。</p>

但是却没有想到,历史的惯性如此强大,这场大起义在天灾人祸的相互作用之下,仍旧发生了。</p>

“截断南北漕运的流民首领,叫什么名字?”</p>

“据传这股作乱的流民首领,名叫李青山,目前在寿张县的梁山泊一带自称渠魁,占山为王!”</p>

听见吴惟恭的回答,杨振心说,果然是他,当下彻底放下心来。</p>

要说这个李青山,也的确是一个人物,他在兖州府、东昌府聚集流民起义,直接截断了江南到京师的漕运几乎长达一年之久。</p>

id=wzsy>e</a></p>

而崇祯十四年江南到京师漕运的断绝,恰恰成为了压垮大明京师财政的最后一根稻草。</p>

自此以后,崇祯皇帝及其朝堂大臣们再也无力向关外输送粮草,再也无力供养云集关外的十几万大军了。</p>

于是万不得已,只能三令五申迫使洪承畴尽快跟清虏决战了。</p>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青山率领的流民大起义虽然远不如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出名,但是在明朝最终灭亡的过程当中却起到了加速的作用。</p>

当然了,这一世情况略有不同,因为现如今的山海关外并没有如同原本历史上那样云集十几万精锐边军。</p>

与此相应的是,清虏的大军,也并没有如同历史上所做的那样屯田义州,兵临锦州城下。</p>

这一世,因为杨振出兵敌后,开镇金海的缘故,松锦大决战已经不可能像历史上那样如期上演了。</p>

当然了,杨振之所以在得知截断南北漕运的流贼首领是李青山后彻底放下心来,主要是因为,他知道这个李青山跟传说中曾经盘踞梁山泊的宋江一样,是个一心渴望被招安的主。</p></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