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九章 硕托(2 / 2)
虽然硕托没有正面回答杨振的问题,甚至还反问了杨振一句,但其实他的回答已经包含在反问里了。</P></p>
而且这个答案,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议和那么简单。</P></p>
如果就是为了所谓的议和,就像他在秀岩城所说的那样,那么他完全可以这样回答。</P></p>
但他并没有。</P></p>
因为他知道杨振既然赶来见他,又这样问他,再用议和两个子来回答,反而显得有点缺乏诚意了。</P></p>
果然,杨振也领会到了他的意思,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显得更亲切了。</P></p>
“来人,上茶!请睿亲王的使者落座说话!”</P></p>
杨振发了话,跟随在旁的潘喜、李明时两个人,李明时忙着备茶,潘喜忙着去搬凳子。</P></p>
此时,同在堂内的,包括硕托本人,一共六个人。</P></p>
杨振在居中靠里的一张座榻上坐下,祖克勇在左侧一张交椅上落座,随后,硕托也毫不客气地坐在了潘喜给他搬来的一个凳子上。</P></p>
李明时为落座的三个人奉上茶,然后跟着潘喜一样,退居到了杨振座榻的左右。</P></p>
剩下一个祖克祥,则是一手拄着火枪,一手按着腰间悬挂的刀柄,守住了门口。</P></p>
“明白与你说吧,我来这里见你,主要是因为你是多尔衮的使者,而不是黄台吉派来的使者。若是黄台吉的使者,我不仅不会见你,而且会将你拿下处死。”</P></p>
等到硕托坐下,杨振立刻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P></p>
“一者,是因为黄台吉亡我大明之心不死,自其即位以来,屡屡兴兵南侵,而其所重用之降官降将,多是我大明之叛逆,此类人素无忠义之心,皆怀以小博大之念,以吞并我大明为志业。因此,只要黄台吉在位一日,我金海镇就不可能与其握手言和。”</P></p>
黄台吉本人以及效忠黄台吉的大批投虏汉官势力,是清虏上层主张吞并大明的核心力量。</P></p>
杨振既然要选择分化清虏上层,当然不会放过给清虏上层的投虏汉官势力埋雷的机会。</P></p>
不管将来鼓励多尔衮篡位会得到什么结果,至少现在就要告诉多尔衮,自己最厌恶黄台吉身边那帮投虏汉官。</P></p>
将来有一天,多尔衮掌权后,要想跟自己真议和,那帮投虏汉官就是最好的投名状。</P></p>
会不会起作用,杨振也说不准,但是该给这些人下刀子的时候,杨振绝不会错过。</P></p>
“其二,是因为黄台吉缠绵病榻已多年,我料其必然命不久矣。就算他答应将那些降官叛将,交还我大明,归还其历次南侵我大明之土地,换取双方停战讲和,又能维持多久呢?等你们新君即位,一切又要重来,倒不如与你们新君直接谈判。你说是吗?”</P></p>
杨振说完这些,定睛看着硕托的反应。</P></p>
而杨振的这段话,就更是在明着鼓励多尔衮去谋反篡位了。</P></p>
至于此时的硕托,面上强装镇定,心中则早已是惊骇莫名。</P></p>
硕托没见过杨振,但是在他来之前,却曾跟多尔衮本人以及参与密谋的一些人,一起分析过杨振的为人。</P></p>
他们从这几年杨振的各种行事和表现中,意识到杨振及其麾下兵马,正在膨胀壮大为一支足以改变辽东局势的独立力量。</P></p>
让他们感到悲观的是,杨振这支力量越来越强大,已经不是多尔衮及其两白旗人马能够轻轻松松消灭掉的了。</P></p>
要消灭杨振及其金海镇的力量,多尔衮及其两白旗兵马,将不得不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P></p>
而其结果,也必然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到时候鹬蚌相争,自然是渔翁得利。</P></p>
但是同时,让他们又感到乐观的是,随着杨振及其麾下兵马力量壮大,地盘增加,越来越有枭雄之姿,而其野心和私心也必然会随之增长。</P></p>
等到其功高震主的时候,其处境也将和历史上一切枭雄人物的处境一样,终究要落到被迫养敌自重的地步。</P></p>
总而言之,他们认为,杨振绝不是一个刚愎鲁莽之辈,也清楚,杨振绝不是愚忠或者迂腐之人。</P></p>
相反,他们认为,杨振是一个深通谋略、精于算计,同时胆大包天、百无禁忌的枭雄之辈。</P></p>
这也就意味着,若是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或者仅仅是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杨振也很可能会选择与他们私下停战,甚至是间接合作。</P></p>
也就是说,杨振的处境并不比今时今日的多尔衮好多少。</P></p>
而这样的杨振,是一个可以打交道、可以做交易的人。</P></p>
就这样,不管是主动使然,还是被迫使然,一旦放下了短期内南下灭亡金海镇的执念,多尔衮及其心腹干将们的眼界,一下子就打开了。</P></p>
过去那种束手束脚、进退两难,既担心南边金海镇北上进攻,又担心盛京城后方暗箭难防,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的局面,瞬间就改观了。</P></p>
那真是,“联杨”一念起,刹那天地宽。</P></p>
正因如此,才有了这次的硕托之行。</p></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