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今荣昨辱如梦如幻,朝福夕祸相伴相依(1 / 2)

加入书签

邵安话音刚落,孙敕立马推辞道“臣之才干不足任事,而邵大人年少有为,才华横溢,是最佳丞相人选。”说完后他退回列,迅速瞥了一眼吏部左侍郎。

彭源平看见孙敕示意后,立马抬起笏板上前道“臣附议。”

吏部众人是早就得到上司指示的,也齐声附和道“臣等附议。”

然后刑部尚书蒋嘉闵也加入其中,“臣附议。”

刑部其余人见上司都附议了,还敢干站着?也学吏部众人齐声道“臣等附议。”

一时间廷上只听一片附议之声,其余不明所以的人张口结舌,心道孙敕这推脱戏码演得也太逼真了吧。

邵安看着这么多人附议,觉得不可思议。虽然早知道孙敕会拉人支持他,但以为只能拉来吏部的,没想到刑部也被拉入旗下了。

眼见着情势将要一边倒,邵安急忙表态,“臣本一介布衣,乃卑微之身。幸蒙国恩,拜臣尚书,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惟愿结草衔环,忠心事主,以报天恩。”

一席话说得言辞慷慨,声泪俱下,那般情真意切,看不出一丝虚假。吏部刑部的人沉默的看着孙敕。户部的人则是一脸茫然,由于邵安没给他们通过气,他们不知道是该支持上司当丞相,还是不当?至于御史台的,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道这两人该不会是真心都不想为相了吧?

皇帝沉默的坐在龙椅上看向下方,准确的说是看向邵安。他算到了所有人的态度,唯有邵安的态度没有猜到。或许大家都以为邵安拒绝是因为谦让,只有皇帝真正明白,那不是谦虚,而是多疑。

最后还是高巍打破了死一般的沉寂,他代表军方枢府开口道“臣支持邵珺义为相。”

于承平听后差点跳脚,他以前听小道消息,不是说邵安和高巍关系很烂吗?不是说两人曾经打了一架吗?他怎么会在关键时刻去支持邵安呢?

当然高巍和邵安确实不和,但邵安也算是军人出身,又看在他哥哥的份上,支持他为相,总比支持孙敕要好吧。

枢密院的态度一确定,兵部即随其后,表示支持邵安。六部中已有三部表态,户部虽未表态,但谁都知道他们的态度。于是礼部、工部两位尚书一看这情况,只能是人云亦云了。

忽略户部,六部可以说是全部一边倒。如今只剩御史台和五寺没有说话。皇帝开口问大理寺道“冯爱卿,都说你断案刚正不阿,是个直臣。那你也来断一断当下这事吧。”

冯彻本不欲搅入朝中争权夺利之事,所以一直不曾发话。现在皇帝陛下点名让他说,他也就直言不讳了。只听他道“臣认为,邵大人可为相。”

皇帝对其他人的答案不感兴趣,唯有对冯彻的很是惊奇,追问道“哦?爱卿的理由是什么?”

“臣与邵大人曾一起去杭州查过案,深知其善于洞察,细心谨慎。后又在刑部共事,发觉其长于分析大势,运筹帷幄。”冯彻倒真是举贤不避仇,毫无私心的给邵安做出一正确的评价。

邵安第一次听有人这么评价他,还是从与他不和的人口中说出,总觉得十分荒诞,便道“冯大人谬赞。微臣年纪尚轻,还有很多要学习的,恐难以担此大任。”

皇帝又问“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尔等认为该选择何人?”

四位长官相互对视一眼,交换意见后决定跟随大理寺的脚步,“臣等选择邵大人。”

皇帝再问户部,“倪爱卿,你怎么看?”

倪泓羽现在是越听越听不懂,不知他们是真谦让还是假谦让,于是模棱两可道“微臣愚钝,哪敢非议,还请圣上乾纲独断。”

皇帝轻笑一声,又问御史台,“于爱卿,你的意见呢?”

“咳咳咳,臣……不敢妄议。”于承平心中诽谤,都到最后了才问我,现在反对还有什么用?

皇帝默默向殿中扫视片刻,最终定格在邵安身上。如今形势明朗,都推选邵安,就怕本人拒绝为相。邵安似乎感应到皇帝目光,缓缓抬头,眼神中略有一丝疑惑和不安。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话一点没错。邵安实在是被当年的错弄怕了,若是按他以前的性格,哪会如此瞻前顾后,迟疑不定。

君臣二人对视片刻,皇帝笑道“今日朕心甚慰,头一次见朝堂之上,众卿如此谦和。邵安,既然众卿都如此说了,你何必过于自谦,莫非不想替朕分忧吗?”

皇帝都这么说了,邵安就明白他是决心已定,哪敢再推辞?于是跪地叩首“承蒙圣上不弃,诸位大人推举。微臣定竭尽所能,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1

皇帝赞道“甚好,望邵爱卿不负所望。爱卿上前听封,怀恩,宣旨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