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2 / 2)

加入书签

李安笑着说道:“诸位说的都很对,女娃的年龄很重要,本官的打算是把普及教育分为两档,从六岁到十一岁这五年是基础教育,也就是教孩子们认认字,读读书,学点算学和律学,教他们做人的基本道理,而后,从十二岁到十四岁这三年是专业教育,让他们学习自己感兴趣,并适合自己的事业,而女娃儿自然就是要好好学习女工了,虽然有长辈可以教他们,可长辈教育女娃的效果并不好,有些女娃的长辈本身女工技术就不好,如此,又如何能教出技术一流的晚辈。”

“十一岁以下,学一点最基本的常识,这个倒是可以的,不过,十二岁之后,要分不同的职业,这个究竟要如何来划分,若是划分的太细致,那岂不是要建立大量的学堂,这个经费就太大了。”

“是啊!是啊!三百六十行,若是每一行都建立学堂,那也太多了,而且,若是离家太远,教育颇为不便,那总不能在各县的县城,建立几百个学堂吧!那样一来,整个天下就都是学堂了,太不现实了。”

几名博士说出了担忧。

自古以来,除了读书进行大规模的学堂教育之外,其余的好多技艺都是师傅带徒弟的,从来就没有建立学堂这种说法,似乎也有很多人觉得没有必要这么做,还有就是古代人喜欢藏私,不愿意将自己的技艺,也就是吃饭的家伙,随便的传授给别人,因为这样会丢了自己的饭碗的。

可这种藏私的行为,必然会极大的限制整个社会的发展,让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变得极为缓慢,只有通过大规模的普及教育,才能够很好的改变这一状况,比如李安的研发中心,就是一个普及教育的基地,只不过,普及的都是最基础的工业方面的技术常识。

很多有技术的人才,可能都不愿意把自己的技术公之于众,但只要朝廷能够拿出足够的利益,便可以让部分有技术的人才愿意拿出自己的技术,毕竟,拥有技术本身也是为了养活自己,若是教学也能有不菲的收入,那谁还辛辛苦苦的去做苦力。

李安笑着说道:“诸位说的是,三百六十行,若是每个行都在各县建立学堂,那是肯定吃不消的,不过,有很多差不多的行业,都可以在一个学堂里学习,比如卖鱼的,卖肉的,杀猪的屠户,养牛的,养鸡的,山上打猎的屠户等等,这些人都可以归为一类,属于牧业学堂,放在一个学堂里培养就可以了,还有女子,自然主要学习女工和如何相夫教子了,就叫女工学堂好了,这个也只需要一个学堂就行了,种地的农民也可以归为一类,不论是种什么庄稼的,还是种什么菜的,都归为一类农业学堂就行了,如此算下来也没有太多的类别,另外由于十二岁以上的孩子都已经不小了,完全可以在学堂里长期居住,这样一算,就算一个县同一个专业只有一个学堂,那也是可行的,从任何一个乡村到县城,最多也就几十里路,一个月回去一次就可以了。”

这与后世的学校是一样的,在城市化大规模普及之前,很多偏远地区的学生,在进入初级中学之后,都会选择住在学校里,一住就是一周或者一个月,若是天天回去住,时间肯定是来不及的,大唐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让年龄稍大一些的学童住校求学,学习最基本的谋生技能。

众人也是这个意思,听了李安这么说,自然非常的认可,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不过,也有人觉得似乎意义不大。

“李侍郎,那牧业学堂,平时都教些什么呢?就教学童们如何杀猪,如何杀牛,还是如何养鸡,如何养鱼?”

一名年老的博士,开口说道。

在他的眼里,这些低等的事情,是根本不需要进入学堂学习的,随便跟着师傅看几眼就能学会了,哪像高深的文化知识,一辈子都学不完。

见有不少人觉得牧业学堂这些专业性的学堂没有多大意义,李安笑着解释道:“这位博士说的没错,牧业学堂可不就是教这些的么,别看这些东西都很简单,但里面的学问也是不小的,没养过猪的人,大概会觉得养猪很简单,随便给点剩菜剩饭就能养活了,这自然是没错的不过,如此方法养出来的猪肯定很瘦小,满足一家几口人是没有问题的,可若是专门以此为生,进行大规模养猪的人,那就远远不够了,一头猪从猪仔养到二百斤,用了一年的时间和半年的时间,这效益差了可就是整整一倍了,同样的时间,吃同样多的饲料,有的猪只有一百多斤,而有的却能长到三百斤,这效益差了也快一倍了,说的简单一些,耗费最少的饲料,用最短的时间,养出最肥的猪,这才是一个养猪的农户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

“用不同的方法养猪,这效益能相差一倍?有这么多。”

这些酸儒平时看书都看傻了,哪里会知道这些事情,而且,大部分养殖猪的人,技术相差不多,所以,耗费的饲料与养出的成年猪的重量也是差不多的,可不论是养猪还是养别的什么动物,这里面肯定是有很大技术的,技术越好的人,养出的猪越肥,养出的牛羊就越是肉质细嫩。

另外,李安还没说猪会生病这种情况,任何一种养殖的动物都会生病,如何预防和治疗疾病也是一个很大的学问,若是疾病预防的不到位,那是会出大事的,辛辛苦苦养了几百上千头的猪,若是一下子都生病死掉了,那损失就太大了。

“相差一倍都算是少的,若是照顾的好,一头猪五个月就可以出栏了,重量足有二百多斤,这比花一年时间养一百多斤的猪,效益提高了可不止一倍啊!”

李安开口说道。

“五个月就能养出二百多斤的猪,这可是闻所未闻啊!李侍郎可不能妄言啊!”

一名博士说道。

李安笑着说道:“本官像是那种妄言的人吗?如今我大唐的小麦,粟米的产量提高了多少,诸位心里没数吗?”

众人一听,李安就相信了,由于李安的努力,大唐京城周边的土地亩产早就翻翻了,这基本上全都是李安的功劳,若是没有李安的努力,土地的收成是绝对不会提高这么多的。

而既然李安能够让小麦粟米这些粮食的产量翻很多倍,那么,又为什么不能让猪肉的产量翻倍呢?这都是同样的道理。

“若果真能五个月养出二百斤的猪肉,那么穷苦人也能吃上猪肉啦!”

“既然李侍郎都这么说了,那肯定是错不了的,真是个好消息啊!”

“李侍郎既然要普及这些学堂,想必一定是要将研究出来的养猪妙计,教给全天下的养猪人了,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啊!”

一群博士都非常高兴的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