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章 劝谏(1 / 2)

加入书签

第九百二十章劝谏

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赵顼只好下令,那些以田宅金帛抵当的,延期半年偿还,罚息尽数免除,利息也给予一些减免。

至于没有抵挡,光靠三人结保的那种,就当肉炊饼打了狗了。

到了现在,才有人想起了当年苏油的谆谆告诫,贷款的本质和意义,到底是什么?小心搞成了慈善哦……

可不是吗,如今的开封府,老百姓就夸官家仁德慈善,穷得没办法的那些人,欠他老人家的钱,全都不用还了!

让官家烦心的,远不止这些,去年秋试,太学爆出了超级大丑闻。

这些衣冠禽兽,可真不够官家操心的!

都怪王相公搞什么《三经新义》,疯狂扩招,整了三千多人在太学里边,连周围的锡庆院,朝集院都占用了,还装不下!

王安石将太学分了上中下三舍,每学期进行考试调整。

于是民间就有人私下传言,说凡是能考入上舍的学生,朝廷将以不次升擢。

这下就乱了套了,苏夫子当年说过的那些情况,真的就发生了。

苏轼如今文名满天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样仙气满满旷世奇作,让民间几乎无人再敢呼其姓字,只称“夫子”。

当年王相公搞教育考试改革,夫子就提出过反对只要是考试,就有人会作伪,你只考策论不考诗词,反而更加降低了作伪的难度!

有人会搞出考题库来对付你!

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反正我就是知道!你这是让人矫饰言行,就是作伪!

到了现在就更加夸张了,轻薄书生矫饰言行,坐作虚誉,“奔走公卿之门者,若市矣。”

会秋试有期,御史黄廉上言,愤怒指责太学的乱象,请求赵顼下旨,不令直讲判监为开封国学试官。

饶州进士虞蕃,伐登闻鼓,上书言“凡试而中上舍者,非以势得,即以利进。孤寒才实者,例被黜落。”

赵顼怀疑程考有私,命开封府接受虞蕃上书,展开调查。

虞蕃于是举报参知政事元绛之子元耆宁,私荐其亲;京师富室郑居中,饶州进士章公弼等,贿赂直讲余中,王沇之,判监沈季长,而后皆得补中上舍。

苏颂已经不是开封府尹了,他因为调查陈世儒案迟迟不结,案子被移交大理寺,而自己被贬官去了濠州。

许将接任,权知开封府,厌恶虞蕃告讦,准备将之抵罪。

赵顼怀疑许将不直,移劾于御史府。

案子落到蔡确手里,那就只有一个结果——“追逮甚众。”

虞蕃报复,举报许将亦尝荐亲,让直讲知道弟子的名声。

这下好了,蔡确将许将也抓了起来,从元耆宁到监判沈季长,黄履,直讲余中叶,唐懿,叶涛,龚原,王沇之,沈洙等,全部下狱。

狱具,许将落翰林学士,知蕲州;沈季长落直舍人院,迫官勒停;元耆宁落舘职;元绛罢参政,以本官知亳州;王沇之,余中,除名;其余,停任。

被处置的太学诸生也不少,“坐决杖编管者数十。”

但是有一说一,蔡确此次打击学院,成绩斐然,“士子奔竞之风,少挫矣。”

不过这风刮不到苏油的人头上,那一帮子正在嵩阳书院里疯狂刷题呢。

不管风怎么刮,汴京城还是那座汴京城。

然而今天不一样,因为宫里的景阳钟,又当当当地响了起来。

又出大事了,汴京人不约而同地看向汴渠码头的大钟楼,每逢大事儿,就有好事又消息灵通的年轻士子,会在司天监的默许下爬到钟楼顶上丢消息,边境老百姓给这种印刷品取了个名称,称为“传单”。

果然没等多久,钟楼上五颜六色的传单便撒了下来。

花传单意味着大好事,市民们纷纷涌向钟楼,开始抢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