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再见沈括(2 / 2)

加入书签

赵顼于是下旨,请那名御史说明上面那几个问题,御史当时就傻了。

赵顼直接在朝会上将那名御史贬去了一个下州。台谏分立之后,我一再三令五申,台谏需要言之有物,求是务实。

文章写得天花乱坠有什么用?底下必须有实质性的东西!

这篇奏章,除了吓唬人,它还有什么用?!

先去地方上锤炼锤炼实务再说吧

现在的理学,已经成了一锅大杂烩,有了更加细致的分支。

从派别来论,分别包括了张载一脉的儒理派,邵雍一脉的象理派,苏轼一脉的文理派,陈昭明一脉的数理派,天师府一脉的丹理派,石富一脉的工理派,沈括一脉的器理派,赵宗佑一脉的天理派,钱乙一脉的医理派,八公一脉的农理派,李老栓一脉的地理派,张敦礼一脉的艺理派

现在的苏油敢拍着胸脯声称,理学一门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大宋真正迎来了文艺复兴式的科学理论大爆发,进而引爆了生产力的大爆发。

各派之间互有穿插,常常一人身兼数门之长,比如苏油就是个万金油,什么都懂一些,什么都不精。

沈括如今是器理派的代表人物,和石富一派的区别在于,石富更加专注于对机械的运用和改良,目的时候利用机械提升产能和效率。

而沈括则更专注于机械的设计,利用数理发明出更多的机械。

苏油在每一派里其实都占了一个创始人的身份,在器理派中,苏油的地位,就是由一系列的动力传递机构模型决定的。

沈括在洛口仓的书房,和苏油的差不多,很大,大得和一间仓库差不多。

东边墙上是书架,下边靠窗是大书案,上边全是理工科的书籍,图纸,工具

北边墙上同样是书架,上面全是文史哲书籍,画帖,信函,碑拓

南边墙也全是架子,不过上边摆满了瓶瓶罐罐,下面靠窗的几案上这是密度仪,砝码天平,化学药剂,烧杯试管

正中间的大书案,摆着的是笔墨纸砚一系列的文房用品,书案前边还有一张大方桌,上边铺这一张地图,地图上铺着魔芋胶薄膜,以保护地图,上边沿着洛汴渠直到渭州,画满了红色,蓝色,黑色的测量点和线路图,旁边还标满了数字。

苏油就不由得感慨:“存中,你这是博物学家的架势啊”

沈括很不好意思:“太乱了实在有碍观瞻。”

苏油对这书房很有兴趣,看着地图上标注的数字说道:“这些是什么?”

沈括说道:“我在计算沿途粮食运输的消耗和陕西各地的仓储,根据军机处的大战略,一旦宋夏之间发生战事,我军起码得四路前出,割裂西夏,使其军力无法集中,然后围点打援,各个击破。”

“这起码得是十五万以上的大军,之后还要驻守,需要保证驻军一年以上的口粮。”

“按照这个计划,我的计算结果,是洛口仓还得存储粮食上百万石,而且之后需要将这上百万石的粮食运往西夏,太可怕了。”

苏油看着地图沉吟:“如果让四路大军巩固后勤线路,粮食通过四路前进基地输送呢?”

沈括有些迟疑:“要是这样的话,就需要提前将粮食运往狼渡、渭州、延州、麟州储备路上靡费必多,我估计,当在数十万石。”

“要是战争几年内都不爆发,御史会放过我们?”

苏油看着地图:“让战争在我们预定的时间,预定的地点,按照预定的规模,预定的模式爆发,或者说尽量接近我们的预设,这是军机处考虑的事情。”

突然明白了沈括的想法,苏油笑道:“存中到底不是兵家,要是王子纯在此,必然不会问出这种话。”

“这个不怪你,我大宋除了立国之初外,高粱河之后,每每都是仓促应战,都快忘记掌握战争主动权这回事儿了。”

“要是真到了做好全部的准备,难道我们还要傻等?不能主动出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