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令人沮丧(2 / 2)
胡雪怡的语气缓和下来,说道:“张先生,其实你的想法是好的,但可行性不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目前你需要的这几个领域,我们国家每年本科毕业的人数也是不多的。”
“就好像清大,集成电路相关的学生,不过几十百来人,范围扩大一点,有一点相关性的,也不过两百多人。”
“你不能把我们国家排名前二十的高校,跟芯片相关的应届毕业人才全部送出去啊!”
“你这一年送几千人出去,连续送五年,我们国家这相关领域的人才就会出现五年的真空期,其他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有限,根本弥补不了这个缺失。”
“我们国家,在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本来就比较少,发展的也比较慢,你这么一送,我们整个行业都有可能会被带偏的。”
谢东刚说道:“张先生,胡主任说话有些危言耸听了,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几千高材生就这样全部被送出去,且不说有多少能回来的,就算有能回来的,也都在你的公司上班,那我们国家集成电路行业的其他公司,基本就没有人才可用了。”
“张先生,您是要做芯片的,芯片我不怎么懂,但大概也知道一些,那只是集成电路里的一种,就算芯片也分很多种芯片。”
“我们国家也不能为了发展电脑芯片,把其他所有芯片行业,所有集成电路都给赔上,你说是不是?”
“经过我们研究、考虑,我们觉得,你把人送出去,还不如把教授请回来。”
“把这些教授放到各个高校,你再给所有学校一些资助,这些学校,每年在你需要的领域,扩招生源,培养出来的人才,你可以签订一些合同之类的,毕业后去你公司上班。”
“如此一来,能照顾到张先生你的用人计划,也能保证我们国家集成电路行业的用人问题。”
张谦修听到这话,心里忍不住萌生出一个猜测,这到底是不是他们这些人故意折腾出来,就是想让自己给各大高校钱。
现在给各个大学一两百万都不是小数目,要让学校扩招几个生源,学校还是非常乐意的。
不过,这个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国内现在的大学生只有这么多,分到集成电路这的领域的,绝对就没有多少了,尤其是每个学校。
谢东刚拿出一份资料,递给张谦修:“张先生,你看看这些资料,我们的人才是不够的。”
张谦修接过,这是一份每年大学招收学生的统计表。
1985年,176万人报考大学,录取62万人,这一年,学集成电路的,仅仅一千多人,集成电路,还好一些,芯片领域在国内是冷门中的冷门,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相关的工作,只有几个国家研究所在折腾。
1986年,191万人报考,录取57万人。
1987年,228万报考,录取62万人。
19年,272万人报考,录取67万人。
1989年,266万人报考,录取40万人。
到1990年,录取60万人。
这招生的人数看着多,但实际上,专业也很多。
我国一般分十二个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在这十二个大类之下,又分了八九十个小类比如经济学,有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其中金融学又分金融工程、保险学、精算学、投资学等等。
小的分类足足六百多种,平均算下来,一个专业,也就是一千个学生左右,有一些比较热门,学生自然就多,而且有一些学校根本就没有集成电路的专业。
在最后,能统计到的,目前我们国内,芯片领域的人才,不超过一万人,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也不超过五万。
这些人,有可能最后还没有从事他们专业对口的工作,因为国内芯片方面,本就没有什么工作机会;集成电路还好一点,至少有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这些。
张谦修看到这些数据,心都是凉的。
就这样的情况,怎么搞芯片?就靠着几个专家带着几十人,几百人去研究?怎么比得过人家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的团队?
可笑的是,就算把全国这一领域的人才全部集中到一起,也未必有人家的人多,人家的人才还更专业,因为人家有最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的科研数据,我们什么都没有。
张谦修就算要送人出去留学,那也找不到这么多学生,谢东刚和胡雪怡说的没有错,除非他每年都把相关领域的学生全部送出去。
但那样一来,国内电视机这样的产业还要不要发展了?这些产业都是要集成电路人才的,电视机等产业,扩张就要招人,现在市场上的人刚刚够用,甚至是缺少的,等企业招人,没有新的人才进入市场,就会哄抢人才,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开不出高工资,人才就会走光,工厂就只能等着倒闭。
就算张谦修想继续大量送人出去留学,估计一开始,国家就会给他一巴掌,他不在乎国内的其他集成电路产业的死活,国家在乎啊!国家不会任由张谦修这样折腾的。
张谦修顿时有一种挫败感,但他同时也不甘心,这都还没有开始,就被国内的现实情况给击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