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开绿灯(2 / 2)
没等金副局长去问,从兵工厂来的几个技工中一个带头的也摇头道“也别难为我们了,我们对这些也一样一知半解,说不出好坏,说到底也就是懂点炼焦的事,可是不懂设计高炉,再说看现在这个设计,看样子比太原的那些只高不低,所以我们没什么话可说了。”
金副局长又看了看其他人,大家都摆手和摇头,示意自己的水平不行。不但如此,那几个专业的表现也这样。这个局面让金副局长有点尴尬了。最后转向了组长姜博士,姜博士看到金副局长的眼光转向了自己,知道在目前的情况下自己不发言不行了,就说道“我在国外也只是学了一点理论,至于说单独设计高炉也是从来没有过,所以说如果哪里说的不对,还请大家多指教。”
姜博士接着又对刘一凡说道“我很高兴见到刘老板,说实话我对你的设计方案非常感兴趣。虽然这个方案和国外的那些专业的高炉比较起来显得相当简陋,但是在实用性上还是不错的,至少现在我根本挑不出大的毛病。而且你的设计方案有一点很好,那就是全部问题都立足于我们现有的条件,不然国外的那些高炉设计方案再好,我们缺乏材料造不出来也是白搭。”
其实姜博士这次回国,远没有想到国内是这么落后,要什么没什么,连设备都不全,想干点什么,还真挺难。尤其是他来到边区以后,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所以当他看到刘一凡的高炉设计方案全部立足于本地解决以后,他才感到这个设计方案的可贵之处,那就是先不管先进不先进,起码刘一凡的方案能够依据现有条件造出来。所以他说道“在我们业务能力范围之内,我们也看不出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我们还是希望你能够解释一下,虽然你号称所有材料都以现有条件为基础,但你为什么认为你的方案是可行的呢?”
“目前这个方案实际上是一个经过大量的资料分析之后搞出来
的,并不是我随便想的。在技术方面主要的是借鉴国外的成功事例,虽然很多设计都是几十年前的,但是我把它们综合了一下,然后再结合我们目前的实际条件做了适度修改。”刘一凡解释了一下。
“那你现在都有哪些条件呢?”姜博士问道。
刘一凡自信满满的回答道“我已经拥有了合格的耐火材料,这方面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能够满足要求。早在一年前我就开始在耐火材料厂筹备这些东西了,现在生产加上的加上之前的储备,完全可以应付修建炼铁厂的需要。”
接着刘一凡又开始把前后的事情简略的说了一下“其他的专业设备,包括热风炉、动力锅炉这些我们早已经搞到了手。然后新兴和红星两个机械厂,还可以为我们解决其余的机械设备问题,现在唯一有点难度的就是化验室问题,尽管设备我已经搞到了,但还是缺乏合格的化验人员。”
刘一凡的这翻回答,简直让大家都有点摸不着头脑。原来有关的化验室什么的,那是刘一凡在太原时特意收集的,现在已运回来了,只不过这里的人不知道而已。刚刚刘一凡说到化验室的时候,心里又想到,他的网运还没有开,里面的东西还是不能动,要不这回东西还会更全,想想就心疼啊!
姜博士没有想到,这人还真有本事。他在惊讶之余就把心里的疑问说了出来“你的设计方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你竟然提到了准备要利用炼焦,用获得的煤焦油,提取炼焦的副产品问题,而且还有利用高炉煤气、矿渣水泥等问题。看来你考虑的地方很多,而且在设计上也相当不错,至于可行性我们暂时还不能做出定论。但是这些东西已经超出我的想象,你是怎么想到这些事情的呢?”
“这可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我在查资料之余,认为别人既然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也试一下呢?当然,我也没想我们能一步登天,我把这些工作分成几个步来完成,避免了一下子技术跨度太大带来的风险。”刘一凡一听姜博士的问题,就在心思一转,开始忽悠。
姜博士把他看出的问题,问了一下“从你目前提交的设计方案来说,你可能并不只是想简简单单的建造一个日产一吨的高炉吧?如果按照你的方案,我们认为它的产能大约在一吨半到两吨之间。”
“一吨只是我的预计产量,我认为这是最低的水平。实际上,设计上还是按照两吨甚至三吨来预期的。”刘一凡回答道。
姜博士接着又问道“可是你的炼焦设计能力,好像远远大于这个水平,在其他方面也应该需要焦炭的供应吧?”
“这个暂时还没有,不过我考虑到焦炭的用途很广泛,所以我提前预留了产量,这样以后不论是炼铁厂增产,还是其他方面有了需求,我们都可以轻松应对。”刘一凡其实对于焦炭的问题,早就在心里有了计划,但是由于事情还没有定下来,所以他不想过早的向别人说出他的计划。
(本章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