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四十四、处置+蒙古情报(2 / 2)
虽然损失惨重,但三路大军接近二十万,如今岐沟关外的中路军加右路军还有十万人左右,杨洪昭被责令回京,可大军不能没人管,所以魏朝仁接手,但撤走神武军后,岐沟关一带就只有魏朝仁的关北军,还有岭捷军了,拢共该有五万人左右。
皇上的决策还算果断,所谓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何况是几万粒。
耶律大石的人并不多,如果西路军在安定那场只让杨家军去打,把禁军都去了,哪怕人数少,取胜的概率也很大,杨文广可是和辽人在三交地带对抗几十年的老将,麾下的杨家军也有吩咐的对辽人作战经验。
可几万人的阵型中,突然大批人逃跑,那还怎么打
目前粮草补给也是巨大的数目,每耽搁一段时间,对朝廷都是巨大压力。
景国虽然富庶,可经不起长时间折腾,如今已到五月下旬,出兵已经接近三个月,李星洲问过度支使薛芳,景国大约能支撑到年底十一月左右。
还有六个月左右,看似时间很多,其实六个月并不多,这时候如果耶律大石固守南京,只要金人不出手,不前后夹击,他守六年李星洲都不觉得奇怪。
难道又只能像当初北宋一样,花大笔钱求金人帮忙打吗。
“北方许久没消息了,何兄弟路途中可曾听说一二?”江州最好的酒楼,一位青衫公子看着窗外雨水,他对面还坐着一位棕衣公子,一位紫袍公子。
这青衣公子正是参家如今年纪轻轻的家主参吟风。
因为在上次朝局斗争中,参吟风和其叔父参林大义灭亲,果断站在平南王那边,后面的事人尽皆知,副相及其党羽被一网打尽,羽承安自己冻死在流放途中,其女婿参胜,也是参吟风的大哥也被流放。
随后参吟风得到官身,其叔父参林调往禁军中任职,参家在平南王府的扶持下,一举成为稳定的江州第一大商,可谓风光无限。
棕衣公子大笑:“你说什么屁话,你以为我真傻,会往打仗的地方跑?命是我自己的,我可怕得很,不过这年景真是太乱,金国跟辽国打仗,我国跟辽国也打仗,夏国自己打起来,还有我去的蒙古诸部,天下乱成一团,到处都是兵荒马乱。”说着感慨的喝了一杯。
这人正是何昭二子何煦,也是何芊的哥哥,副业经商,到处游历各国。
“蒙古诸部?”紫袍公子好奇的问,他正是谢临江,因上次站在平南王那边,一跃从宁江府小吏成为判官,在宁江府仅次于宁江府知府和同知。
而判官王珂,也从判官升为宁江府同知。
何煦点头:“我本想着去那边卖些东西,蒙古一代铁和盐都很值钱,只要运过去,能卖中原数倍。”
“你胆子真大,连私盐也敢卖。”
“嘘,我可不想死,再者我爹给钱不多,我也没办法,到处跑总要赚点盘缠,不然我早饿死在路上。
而且我还收了平南王的银子,受他嘱咐为他打听一些蒙古诸部的情况。
结果我才到乌兰巴托就不敢北进了,蒙古各部现在已经打起来了,整个草原乱成一团,听说草原上出了一个强大的部落,各部联合攻打还被打败。现在正在一一清算,很多人吓得往西逃。”
“为什么往西?”
“据说西面有一个同样强大的部落叫乃蛮部,具体什么我也不清楚,草原西面我没去过,那里更乱,各个部族林立,谁都不服谁,隔三差五就会流血。
本来答应平南王为他打探各部情报的,可才到乌兰巴托就兵荒马乱的,也不敢北进,只好又折返回来,实在惭愧。
对了,还有西夏!
我去的时候就是走兴庆府北上草原,本来好好的,结果没几个月,回来时就打成一团,西夏皇帝都被打到西凉府避难去了,不得已我只能绕道走太原,所以才来江州,这两年也不知怎么了,到处打仗。”何煦摇摇头。
“可惜了,你要是从山海关回来就好,还可以告诉我们一些北方战局,这雨下成这样,二十多天没休息了,正令人心急如焚。”谢临江道:“恨不能自己就投笔从戎,北上报效国家。”
“你还是算了,我见过打仗,就是多一万个投笔从戎的书生,该打不赢还是打不赢。”何煦摇摇头。
“你什么话”谢临江不满。
“噫”何煦突然皱眉,“我想起件事,七八天前我路过太原的时候官吏告诫我外面有大量溃兵,让我小心些,我害怕还请护镖的,城里跟人交谈也听说很多溃兵在太原一带游荡,有些还落草为寇。害得我花重金请了镖局,还好我请了,出太原后一天能遇到三四次溃军,多多少少不等”
“这和战事什么关系?”参吟风给他们两倒酒,然后道。
“仔细想想啊,这些溃军哪里来的?太原北面是三交重镇,代州、保德、宁化,别说溃军,辽国大军百余年怎么都过不来,那溃军哪里来的?”何煦似乎突然发现什么。
“你是说”
“只可能是我们自己的军队,不会是西路大军溃败了吧?”何煦有些不敢置信的道。
“不可能!三路大军连战连捷,先锋奇袭已经控制南京,皇上都下旨改名燕山府了,战报总不会错!”谢临江激动到。
“那这么多溃军哪来的?”
三人沉默下来,楼外雨还在下,但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们心头升起,甚至令他们都不敢深想。
“不会真败了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