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零九、金军不经打?(1 / 2)

加入书签

月落乌啼霜满天,初秋九月,已是北方写照,再向北,据说已经开始飘雪。

周维在燕山府拜会知府魏朝仁,随后在护卫士兵带路下继续向北。

此次传旨十分特殊,皇上没有让黄门之人接管,而是派了他,一个新入翰林院的翰林学士。

一般皇上传旨都会让黄门太监去,这是为防止官员卷入权力斗争,官员为自身利益说不定在传旨时会有私心,甚至篡改内容。

而太监的权力全来源于皇上宠幸,没有根基,如果不是像汉末桓灵两帝那样昏庸,基本皇上一换身边太监也会失势,如果招惹太多十分,十分容易被清算,下场凄惨。

所以太监想活得好,只有一条,那就是死死抱住皇帝的大腿,皇上想干什么就帮着干什么,有时还要背锅。而许多大臣背后都有自己家世家族,亲朋好友,并不总和皇上利益统一,很多时候甚至是向背的。

故而传旨这种事,皇上当然更放心手下太监去做,以前也一直如此。

可这次偏偏不是,皇上让他一个新入翰林院的人来传旨。

而圣旨也是周维拟写的,翰林院的本职就是为皇上拟写圣旨,商榷措辞,毕竟皇上随便一句话就能影响整个国家,如果出现言不达意或模棱两可,表达偏差,那便影响天下大事了。

可这次皇上没用那些老人,经验丰富的翰林学士之作,而是选择他拟写的圣旨,让他亲自去传旨。

周维是从科举中第,然后地方知县,判官,知州一步步走上来的,也是寒门子弟,多亏老师提携,加之他自己也懂人情世故,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才到今天这步。

他自然明白皇上的意思,才能写出那样的圣旨,皇上也该是看出他明知圣心,又出身寒门,背后没什么人,牵扯不大,才会破例让他北上传旨。

这是皇上亲自给的差事,如果能办好,以后说不定能得圣眷,所以他既开心激动,又小心谨慎。

周维对皇太孙李星洲印象十分好,十分推崇,或者说他们这些寒门子弟对皇太孙大多都非常推崇。

原因与武将们不同,武将们崇拜皇太孙是因其赫赫战功,而他们则是因殿下所作所为。

打压沿海豪族,虽然如今局势还不明显,但殿下所作所为天下士子都看在眼里。

还有就是对待其岳父王通。

王通是王越之子,王越身为平章事,一国宰辅,作风做事都为天下人称道,在官场威望很高,但许多人对他儿子王通却不服。

此人没太多本事,却蒙父荫,处在宁江府这样一个大府知府的位置上。

只是人们爱戴明德公(王越),认同其威望,所以也没太过抵触,之后王通之女城外李星洲妻子,人们都以为这下王通更是飞黄腾达,就是头猪也怕要位列三公了。

父亲是宰相,女婿是皇太孙,简直前途无量。

结果接下来皇太孙的做法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他居然在出征之前,将自己岳父从前途大好的江州知府位置上拿下来,给他安排到翰林院去了,而且无视了宰相王越的压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