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维多利亚市场(求首订,求月票)(2 / 2)

加入书签

一大早,颜滟带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去了墨尔本市区唯一的“菜市场”victoria arket(维多利亚市场)。

澳洲人没有去天天“菜市场”买菜的概念,家里吃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去超市采购的。

维多利亚市场的全名是een victoria arket(维多利亚女王市场),游客们通常会管这个市场叫女王市场或者是全名。

但生活在墨尔本的人,很少在市场前面再加上个女王,因为加不加都不会有人误解。

维多利亚市场从1878年一直开到现在,是南半球最大也最古老的露天市场。

说是露天,但事实上,现在的维多利亚市场,基本也看不到什么露天的地方,哪里都有铁皮屋顶罩着,卖海鲜的地方就更是钢筋水泥的房屋。

国内的菜市场有的,维多利亚菜市场都有。

比如不可能会出现在澳洲超市的动物内脏,还有那什么猪大骨、猪蹄之类的不太受澳洲人欢迎的东西,售价要比国内的还要便宜很多。

维多利亚市场出售的海鲜的特点是物美价廉、总类繁多,最关键的是新鲜。

国内菜市场上没有的,维多利亚市场也有,什么旅游纪念品啊,自家酿的一瓶只卖五澳元的葡萄酒啊,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吃店。

国内的菜市场,一年开365天,但澳洲人没有这么勤快,一周都是必须要休息两天的,维多利亚市场因为营业性质的特殊性,周末并不会停止营业,但每周的周一和周三,都是不会营业的。

维多利亚市场还有特别出名的夏季夜市。

从北半球的冬天,来到南半球的夏天,能让人把所有冬日的烦恼都抛诸脑后的,一定是维多利亚市场的夜市。

周三的晚上,维多利亚市场就和个庙会似的,有表演的,有画像的,最关键的是,全球各地的美食汇聚一堂,完全就变成了一个吃货的天堂。(注1)

来墨尔本旅游,如果只能够去一次维多利亚夜市,又选在了自己已经吃过晚饭的时候,那一定会悔的肠子都青了。

因为一个空的胃根本就不够装,一个吃过饭的胃就只能望美食兴叹了。

不过,从根本上来说,维多利亚市场并不能算是一个被游客占领了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已经沦为宰客的旅游定点。

墨尔本的本地人,有很多也会一周来一次维多利亚市场做大采购,超市的海鲜和维多利亚市场的海鲜,还是没办法相提并论的。

只是,墨尔本的大多数人,都不住在市区,天天来“买菜”是根本没有可能的。

卖纪念品的地方不好说,但是卖食材的地方,不管是蔬果、肉类还是海鲜,绝对是明码实价童叟无欺的。

还有,不知道是出于动物保护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维多利亚菜市场里面是没有活物卖的,像国内菜市场上那种活鱼活鸡现杀之类的场面是看不到的。

比较神奇的地方是,维多利亚市场上的海鲜,比如冰冻的虾,买回家做完了之后,比国内的活虾口感还要更新鲜一些。

这大概是澳洲的急冻技术和运输条件造就的。

刚捕捞上来,还在活蹦乱跳的时候,就直接在船上急冻锁住最新鲜时候的状态的虾,比装在袋子里闷了半天带回家的活虾,确实是更容易锁住新鲜的。

冷冻的技术,绝对是食物保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问。

颜滟爸爸妈妈住的酒店是没有厨房的,所以颜达邦挑了一大堆的海鲜,是准备要在颜滟的住处做年夜饭给大家吃,颜滟有份,“房东”鲍鲍和沈汐自然也有份。

颜滟一家人去买菜的时候,沈汐和鲍鲍就去city 的中国超市买了很多酱料。

墨尔本的华人有很多,华人超市也不少,很多留学生到墨尔本会带各种调料,其实并没有什么必要,因为基本上想买都能买得到。

关键是瓶瓶罐罐一般都很重,严重占用留学生有限的行李空间。

…………………………

注1:

随着市场游客数量的不断增长,卖纪念品的商贩也越来越多,可大部分的纪念品都会有ade--cha的商标,真的要买回国当礼物的话,还需要认认真真地挑选一下。

不然,从澳洲带回一个中国制造的礼物送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尴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