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风云人物(1 / 2)
1995年8月17日,星期四,第一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开幕前一天。
雷骏把几件叠好的换洗衣服塞进行李箱,合上盖子,拉上拉链之后,心里忽然涌出一股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凉情绪,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站在衣柜前整理物品的夫人张桐扭头看了他一眼,问道:“怎么了?”
“没什么。”雷骏在床沿边坐了下来,有些意兴阑珊的说道:“昨晚求柏君打电话给我,说张旋龙这次去云城,准备把金山卖给骁龙。”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名鼎鼎的金山软件是求伯君创办的,其实不然,金山最初是归国华侨张铠卿于1973年在香港成立的公司,80年代之后由他儿子张旋龙管理。
张旋龙很有商业眼光,在中关村刚刚成立的时候就去投资,和四通集团合作卖286兼容机,是国内最早的兼容机生产商之一,1988年因为一款打印机驱动软件认识了求柏君,于是投资他开发了金山汉卡和ps1.0,然后和方正集团合作,击败了联想和巨人等竞争对手,占据了国内字处理软件市场统治地位,成为国产软件中的明星产品。
1994年方正集团入股香港金山,改组成立了方正(香港),在改组之前,张旋龙送了求柏君一套价值200万的别墅,资助他在珠城创办了金山电脑有限公司,名义上两人各占一半股份,但显而易见,做为投资商,张旋龙在公司重大决策上更有话语权。
1991年底,大学毕业才半年的雷骏结识了当时已经功成名就的求柏君,备受其赏识,1992年1月去珠城实习,7月加盟金山,8月回中关村创办了金山京城研发部,1994年7月,研发部升级成京城金山软件公司,年仅25岁的雷骏出任总经理,并且获得了求柏君赠送的一辆捷达轿车,可谓少年得志,意气风发。
然而世事无常,才仅仅过了一年,当初的意气风发就变成了灰心丧气,因为耗时三年时间,花费200多万资金研发的“盘古组件”4月份上市之后,反响远不及预期,口碑和销量都很惨淡,让金山陷入了困境。
一边是微软咄咄逼人的围堵,一边是骁龙不惜血本的挖角,公司人心惶惶,前景黯淡,大老板想甩卖止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不过雷骏在金山呆了4年,投注了很多心血和情感,一时很难接受被收购的命运。
“求柏君怎么说?”
“微软开了一年70万的高薪挖他过去,他还在考虑。”
“这么多?”张桐为之讶然,说道:“微软不愧是国际巨头,财大气粗,这工资差不多相当于骁龙六君子的工资总和了。”
“骁龙也在招募他,工资没有微软高,但是有期权分红。”雷骏沉默了几秒钟,然后说道:“求柏君不想给美国人打工,又拿不准骁龙的前景,所以一直在犹豫,他打算先去云城看看,然后再做决定。”
相比求柏君,张桐更关心自家老公的前途,她一边收拾零散的私人用品,一边问道:“上次杜秋说如果收购了金山,会请你担任京城研发中心的总经理,规模至少比现在大十倍,对吧?”
“他说十倍就十倍了?”雷骏有些不以为然,说道:“金山汉卡和ps软件去年销售额超过2亿,方正和金山合并的时候,只出4000万就买下了50%的股份,估值才8000万,骁龙只不过卖了400万美元的产品给微软,就能估值20多亿?我不太相信。”
“那些硅谷的风投公司认为值,你不信有什么用,再说杜秋的技术实力摆在那,你不是也挺佩服的么?”
“技术我没话说,我只是觉得他太浮躁了,好大喜功,什么都想做,不够专注,而且一有风吹草动就在媒体上大肆宣扬,计算机软件又不是保健品,技术第一,只要把产品做好了,自然会有人买,搞那些噱头有什么用?”
此时如果杜秋在场,听到这话估计下巴都要掉地上了,要知道十几年后的小米可是最会搞噱头营销的公司之一……
“你前几天不还反思说盘古卖的不好,是因为营销没做好吗?”
“那不一样,我们是产品已经做出来了,营销没跟上,他们是产品连影子都没有,就开始搞营销……”
夫妻两人正说着闲话,却听外面传来了一阵敲门声,张桐说道:“估计是我那个同事来了,你去开下门,我马上就好。”
张桐和雷骏是大学同学,都从江城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目前在方正集团工作,而金山和方正有非常紧密的业务联系,90年代国有企业有分房福利,很多人还没有买房子的概念,因此夫妻两人一直住在方正的集体宿舍楼里。
雷骏走出卧室,打开房门,见外面是一个留着小平头,戴着眼镜的家伙,这人之前在一个饭局上见过,名叫周鸿弈,和自己一样,也来自鄂省,今年7月刚刚进入方正集团的新员工,和张桐在同一个部门工作。
周鸿弈个子不高,只有1米7左右,背着一个鼓囊囊的双肩包,显得有些头重脚轻,他情绪很高昂,有些急不可待的说道:“雷骏,你们准备好了没有?好了就赶紧出发。”
“先进来坐一会,张桐正在收拾东西,马上就好,几分钟。”雷骏招呼他进来,随口问道:“你在ido上叫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