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说客唐雎(1 / 2)
“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唐雎在内,就将成为平民百姓之中,最有才能和最有胆识的四个人了。”
“倘若一个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到了一个忍无可忍的程度,一定要不得不发怒的时候。”
“那么他就只能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都淌满了鲜血,但是天下的平民百姓们,却都要为他们两个穿丧服。”
“而现在就是这个时候了。”说完,唐雎就立刻站起身来,拔剑出鞘,看起来,似乎是要像唐雎自己所说的那样。
既然你秦王嬴政,都已经不打算要给我们安陵国活路了,还想要让我们安陵国的人,见识一下你秦王嬴政的天子之怒。
那么我唐雎,在忍无可忍之下,也就无须再忍了,正好现在就让你秦王嬴政,也好好的见识一下,什么叫做布衣之怒。
我们布衣之怒,虽然无法像你秦王嬴政的天子之怒那样,让整个天下的百姓,都在你秦王嬴政的怒火之中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但是我唐雎,也可以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他们这三位前辈,给秦王嬴政你展示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布衣之怒。
到时候这里也不过是只会死上两个人,流淌出来的血液,也超不过五步的距离,但是整个天下的百姓,却都要为这两个人披麻戴孝。
秦王嬴政听完之后,立刻就脸色大变,对着唐雎直身而跪,冲着唐雎郑重其事地道歉说道:“先生快快请坐!”
“安陵国不愿意和寡人交换土地,那就不交换好了,怎么会闹到这种地步呢?何至如此啊?”
“现在寡人总算是明白了,强大如韩国和魏国那样的诸侯国,都已经被灭亡了。”
“但是安陵国,却能够只凭借这区区方圆五十里的国土幸存下来,就是因为安陵国,有唐雎先生您在啊!”
这就是《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了,而《唐雎不辱使命》这则故事,也正是出自大名鼎鼎的《战国策》一书。
只可惜《战国策》的名气虽然确实是不小,但是《战国策》本身,却也并不是一本正儿八经的史书。
它也只是一部带有很多文学艺术加工的散文罢了,其中的很多故事,都纯属是子虚乌有,被虚构杜撰出来的。
虽然可能《战国策》的艺术成分很高,最起码也有个三、四层楼那么高了,可是《战国策》却也绝对不是什么信史。
就比如说这个《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就有极多的不实之处,甚至很有可能《唐雎不辱使命》这一整个故事。
都是被人们所臆想虚构编造出来的,首先就是唐雎这个人,唐雎这个人应该是一个,确实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
因为除了在《战国策》中,有关于唐雎这个人的事迹记载以外,在司马迁的《史记·魏世家》中,同样也有一段关于唐雎的事迹记载。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於秦,冠盖相望也,而秦救不至。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馀矣。’
‘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王,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
‘唐雎到,入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已。”’
‘唐雎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
‘“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秦之彊足以为与也。”’
‘“今齐、楚之兵已合於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
‘“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彊二敌之齐、楚,则王何利焉?”於是秦昭王遽(ju)为发兵救魏。魏氏复定。’
说的是战国七雄之中的魏国,遭到了战国七雄之中的齐国和楚国,他们这两个诸侯国家的联合进攻,魏国双拳难敌四手。
于是魏国这边就派遣了很多的使臣,到秦国去找秦昭襄王求救,从魏国派去秦国的使臣络绎不绝,可是秦国的救兵,却始终都没有来。
当时的魏国有一个名字叫做唐睢的人,已经有九十多岁的高龄了,他看到这种情况,知道这不是办法。
就对魏王说:“老臣请求到西方去游说秦王,一定要让秦国来救援我魏国的兵马,在我离开秦国之前出发。”
魏王听了之后很感动,很郑重的拜谢了唐雎,然后就准备好了一应的车辆。
派遣唐雎作为他们魏国的使者,去出使秦国求援,等唐睢到了秦国之后,就入宫去拜见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说:“老人家疲惫不堪的远路来到秦国,实在是太辛苦了!魏国来求救好多次了,寡人也已经知道魏国的危急了。”
唐睢则回答说:“大王既然已经知道了我们魏国现在的危急情况,却还是迟迟不肯发救兵救援我们魏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