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四章 “命皇四子靖垣即皇帝位”(2 / 2)

加入书签

基本也都是只有一句话。

因为正常皇帝传位的时候,本人要么病重要么垂垂老矣,基本都到了生命垂危的时候。

让他在临终时刻,还要搜肠刮肚的去写长篇大论,把自己的某个儿子夸得天花乱坠,那本来就是不科学的。

就算是让臣子代笔,也不会让臣子慢慢写废话了,皇帝要亲眼看着他把重点写出来,让自己指定的人在自己死后当皇帝。

绝大部分真正的所谓传位诏书,基本都不是让某个儿子“即皇帝位”,而是册封太子。

因为皇帝本人这时候还没死。

让指定儿子当太子,在自己死后继位,是合乎礼法的。

绝大部分长篇大论的传位诏书,基本都是在皇帝死了之后,太后或者皇后或者大臣们,以及继位的皇帝让人后补的。

无论老皇帝有没有真正的遗诏,通常都要在事后另外补一份。

这份诏书是用来载入史册当档案的。

实际上,这些也都是特例,正常情况下,皇帝是不需要在遗诏中说继位的事情。

因为绝大部分的皇帝都是按照传统宗法制顺序继位的。

世祖光武皇帝重建大明之后获得了无上的威望。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整套的规则,来保障皇帝的绝对权威。

彻底废除嫡长子继承制,让延续两千年的宗法制度,也完全屈服于皇权。

皇帝指定谁当继承人,谁就是自己的继承人。

世祖皇帝留下的的官方正面说法,不是要去选“贤”,而是要选“如朕意者”。

因为选“贤”的话,就会有很多的标准。

关键是会让皇帝之外的人,能够通过讨论“贤”的标准,获得干涉皇位传承的机会。

只要有人能在皇帝的人选上说话,就可能获得对新皇帝和朝局影响。

世祖皇帝虽然命令禁止任何臣子参与皇位传承的讨论。

但是仍然努力在规则设计上避免这种情况。

仁武朝以后得皇帝继承人的筛选,在储位教育的时候就不会关注考试分数,拿到及格的评价就算是入选了。

在施政实训阶段的时候,也不看实训的时候的评级高低,只要不被淘汰就算是入选。

就是要避免老师和考成负责人对此产生影响。

这些皇子“入选”之后,最终选择谁来继承,只看是否“如朕意”。

也就是完全看皇帝的心意,名义上是没有标准的,或者说是能否能讨到老皇帝的欢心。

外人都没有资格替皇帝说到底更喜欢哪个儿子。

最后,朱简炎宣布自己的传位诏书的时候,还是自己亲自读的。

甚至没有让大学士或者其他人出声。

朱简炎宣布完这句话,包括朱靖垣自己在内,现场的所有人都是明显一愣。

虽然大家都有了心理准备,但是迁都的当天就这么宣布,多少都是有些突兀啊。

不过皇位传承这件事情,皇帝本人既然开口了,那任何人都不能插嘴。

包括朱靖垣在内,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后,都立刻再次站起身来。

所有人再次一起想着台上的皇帝躬身行礼。

朱简炎微微点头,向

“靖垣,现在你是大明皇帝了,去后殿换好袍服,然后上来接受百官朝拜吧。”

朱靖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老爹这么痛快,自己也得全力配合。

“谢父皇……”

朱靖垣深吸一口气,再次躬身行礼,然后缓步走向后殿。

在仆人的帮助下,换上父亲给自己准备好的皇帝常服,再次回到正殿。

登上皇帝宝座所在的台阶上,近距离再次向自己的父亲行礼:

“儿臣皇四子靖垣拜见父皇陛下。”

朱简炎微笑点头,关闭了眼前的话筒拾音器,语气中满怀着期待:

“靖垣,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大明的皇帝了。

“为父殷切的期望,你能够明白自己的使命,坚持住自己的信念。

“为大明开创一个更加繁荣和强大的新盛世。”

朱简炎关掉了话筒,周围侍立的仆人也不敢离太近,所以只有朱靖垣能听到这些话。

朱靖垣也是满怀着感慨,再次对着父亲躬身行礼:

“儿臣一定牢记您的嘱托,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简炎再次微笑,然后向着朱靖垣招手:

“过来坐下来吧,这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为父要去陪陪你爷爷了。”

朱靖垣连忙再次行礼,看着父亲从宝座上下来,带着几个随从直接去了后殿。

朱靖垣看着父亲的背影消失,心中长长的吐了口气。

站直身体,回过头来,看向旁边的皇帝宝座,又轻轻的吸了一口气。

虽然早就知道,这个位置极大概率是自己的。

但是事到眼前的时候,朱靖垣还是免不了感觉心情激荡。

那毕竟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最高权威。

不过也因为早就有心里准备,也当了好几年的事实上的天官,朱靖垣迅速平复了心情。。

抬脚缓步向前,安安稳稳的坐了下来。

台下站立的着文臣武将和大掌柜们,这时候一起朝着台上的朱靖垣躬身行礼。

“臣等拜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仁武朝后期开始,在世祖皇帝的要求下,山呼万岁的次数越来越少。

最后成了皇帝继位以及各种大型典礼上才会用的礼仪了。

而且也不需要跪下,只需要拱手作揖即可,平时一次就行了,这时候要连续三次。

现在这个简单的仪式,当然不是正式的登基大典,只是确定开始传承皇权。

类似于仁武朝以前的灵前继位,开始行使皇帝权力。

正式的登基大典,还要另外选时间,提前公开准备,而不是这样简单宣布一下了。

朱靖垣坐在皇帝的宝座上,看着下方这些整个大明的管理者们恭恭敬敬的行礼,心中感觉前所未有的充实。

心中也有很多的话要说,应该说是很多的事情要做。

朱靖垣把父亲放在桌子上的诏书收好,打开桌子上的话筒,向行礼完成的众人吩咐:

“都坐吧……”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