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1 / 2)
罪除,民安的高呼发出后,行刑正式结束,囚犯被带走。并披上保暖的外衣。
这时,乌云稍微薄了些,高悬九天的烈阳虽然仍旧没有穿破云层,但他的光亮却被无数冰晶反射蔓散开来。
天子走下观刑台,这时皇城凸角的百姓都以为仪式就此结束。而楼台下的文武百官则感到疑惑,因为仪式结束之后,黔首及官员需要再次向天子行五拜三叩首的大礼,不行此礼,仪式就是不完整的。
而在承天门楼台上的一众高级文武官僚却看得清楚。观礼台旁边不仅放着剑架,还有一个安置玉圭的祭台。
天子将刻着“除罪安民”的玉圭放到祭台上,这代表“罪已除”、“民已安”。紧接着,天子戴上瓜形武弁,武弁服自此才算穿戴完全。皇帝头戴的武弁和武将军士所用的头盔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将士的头盔是布质并内藏铁片、外装铁钉,而皇帝的武弁则以皮条折缀而成,外装的铁钉也被宝石取代。
礼部尚书徐光启看到这一幕眉头微皱,因为帽子和衣服分开穿的行为是未有先例的。
不过他什么也没说。天子嘛,口含天宪,没有先例创造一个先例就是了。皇上没有学嘉靖帝往自己的头上戴绿色的香叶冠已经非常不错了。
戴好武弁,天子又走到剑架前,将那柄宽厚的双手礼剑捧起来。
天子回到观刑台,取下剑鞘,然后以双手握住剑柄,将剑锋对准观刑台上的卡口,然后重重地插了进去。
“奏乐!”
巨号再次鸣响起来,不过这次不是由远及近、渐次加强,而是巨号齐鸣。早在第一次鸣号结束之后,钟鼓司的掌印太监便按照事先的计划,指挥着宦官扛着巨号来到皇城南墙上的预定位置,与这些巨号同来的还有鼓、金、金钲、杖鼓、板等依仗专用的乐器。
咚!咚!咚!咚咚咚!......
鼓号之声协奏共振,在瓦片上引发了小规模的雪崩。
这时,原本背对而立拱卫御道的大汉将军们,整齐划一地转身朝向承天门楼,然后单膝下跪。
他们的举动带动了周围观礼的人,三千百姓面朝主君再次下跪,而皇城凸角外、锦衣卫拒马内的民众,则通过大明门两开的门洞看见御道两侧的情形,亦不由自主地跪下了。
从众效应在此刻发挥得淋漓尽致,没有人下令要求跪拜,但皇城南墙外的数万黔首却再次齐跪。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恢宏的凯歌宛如天降。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大明会典》载,皇城城墙周围长三千三百二十五丈九尺四寸,约合二十一里。现在,西缉事厂全体官兵及御马监勇士营合五千五百四十人,以每六尺一岗的站位,均匀分布在整段城墙上。
在奏乐之前,除了南墙上的一千余人,其他官兵一直在保持沉默,现在,剩下的四千余人也加入到合唱之中。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听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的时候,司礼监的三位大太监便领头下跪了。这样一来,门楼上的文武高官又怎会不知这是一个颂圣的时刻。
但众位大臣没弄明白皇上这是在唱哪一出,所以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直到五千卫士的仿天洪音唱到“功盖五帝,泽及牛马”的时候,方从哲才反应了过来:“这是......琅琊刻石?”
《琅琊刻石》是刊刻于秦代的一方摩崖石刻,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共四百九十七字,其中前二百九十八字用以记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绩,称为“始皇颂诗”。
而皇城五千卫士方才唱的就是“始皇颂诗”最后的四十八个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