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 解决困难(1 / 2)

加入书签

去一颗超低温的外星工作,王齐以前没考虑过,现在想一想,制造宇航服困难那是相当多。

没有大气,实际仅仅是困难最小的点。

服装只要能通过水密测试,气密验证就很简单,弄个球形舱,把服装充气后对舱体抽真空即可。

微弱的临时泄漏问题也不大,因为到时候肯定要背维生模块的。

之所以叫维生模块而非氧气瓶,还是要处理的未知状况太多,而且单纯的氧气瓶在密闭环境下使用,会积累二氧化碳,是个致命因素。

有索拉里斯开门,往返周期不会太长,所以维生模块不需要考虑高比例水循环这种高技术难度的东西。

主要是三种功能:氧气供应,二氧化碳回收,以及能源组。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部分,可以用小气瓶加药粉的形式,药就是过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气瓶主要防止意外泄漏维持内部气压。

之前避难所也有专门做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如果能集成到背包里,也可以不用药粉,但前提是那个地方新型魔法能用。

真正的困难是超低温,这甚至是王齐上辈子世界宇航服都没涉及到的领域。

宇航服的说能顶住零下150到零上120度,实际需要应对的低温并没有那么严重,反而应对高温的工况更多。

近真空环境里热量不会被气体带走,因为没几个气体粒子。电影里那种一暴露在太空里立刻冻结的情况根本不科学。

红外热辐射的一点损失量,在宇航服隔热层和恒温系统的帮助下完全可以忽略。

宇航服应对的所谓低温,来自于空间站阴面抓握、踩踏处的热交换。

而空间站每九十分钟绕地球一周,阳面会被加温到一百度至二百度之间,甚至有时候因恒星活动或散热装置检修等因素,还需要晒得更均匀些,阴面的温度掉不到太低。

王齐这边接下来要面对的,很有可能是个温度低于零下两百度的超低温环境,多少还有点重力。

超低温的非人工环境,还有个巨大的隐患,既大量的固态气体看起来也是石头,这些石头一旦受热,就会液化甚至直接爆炸。

这爆炸自然不是和氧气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单纯是很多气体在无压力环境下,没有液态这个中间态,温度上升就直接气态。

索拉里斯可是明示了跳起来可能落不回去,所以这样的气爆哪怕再轻微也要尽量避免。

脚底板要下大功夫,手套也一样。

在大气里,说静止空气几乎不传递热量,这没什么问题,所谓双层保温容器,大多都利用了空气的低导热率,比起真空双层,用空气隔热可以把材料做薄一点,省些成本。

但热传导有一个特点,内外温差越大,传导功率越高。

一个好的保温杯,在完全不开启盖子的情况下,开水在12到16小时降至体温范围,真空型可以将时间延长一半以上,之所以仍然有变化,因为内外层不可能完全分离,总要有支撑结构、连接过渡。

如果把内外温差从70度增加到230度,受相同材料热传导功率增加影响,内部液体回到体温范围的时间,大概也就能延长一倍不到,而非两倍。

宇航服的手套和鞋子难就难在它们还要有活动性,可比弄个真空钢架难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