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爆发的征兆(1 / 2)

加入书签

诸臣纷纷表态。

也有人不吱声。

不过这并不表示不吱声的人此刻心里就在看戏,有的人性情就如王艮,不会虚于浮表,但内心深处意志坚决。

这样的人其实更有行动力。

朱见济满意的点头,打完了鸡血,该说正事了。

国家大事,万般由来先看财神爷,朱见济问户部尚书陈循,“去年国库可有盈余,今年国库收入预估如何?”

陈循笑道:“去年有盈余,约莫两千万两左右,至于今年国库收入,不好预估得,毕竟咱们的收入构成,目前并没有稳定下来,还是有很多意外之财。”

意外之财这个词用的好。

其实就是抢劫外邦。

朱见济眼睛一下就亮了起来,“两千万两左右的盈余?给朕一个惊喜了啊!”

两千万两可不是个小数目。

在朱见济没推动各项改革之前,或者正轨历史上的大明时期,两千万两有可能是大明在一些年份不好的时候的全部国库收入。

去年折腾了那么多事,竟然还有两千万两收入。

那整体收入岂非要超过一亿五千万两了?!

好事!

说明大明的国库收入一直在按照一个比例攀升,这才是一个盛世应该有的模样。

但陈循很快给朱见济泼了一盆冷水,“但微臣和户部诸多同僚经过一段时间的推演,发现我们的国库收入存在一个瓶颈,最迟三年后就能达到,不算开销的话,咱们的国库收最高能达到3万万——嗯,3亿两左右。”

三万万是传统说法,不过《三系书》中明确了亿这个量值。

众臣闻言也是微微颔首,户部的这个估算是有前瞻性且明智的,现在大明的主要收入,一方面是农业和工业的推广,而大头来自海贸。

但海贸有一个峰值。

因为海外的需求只有那么大。

而国内的市场需求,随着人口暴增到一定数量后,也会停滞下来,因为医疗和生活水平只能满足那个数量,多了,养不活。

朱见济心里略微算了一下。

三亿两,看起来不多。

有明一朝,国库年收入基本上没有超过四千万两的时候,都能持续发展下去,因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封建时代,很多贵重物资是国家所有,国家使用的时候,成本很低,同时,明朝的人口一直不算高。

三亿两,也就相当于正常六七个明朝的财力而已。

所以实际上很多。

而且国家的财富,可不止是国库里的钱。

还有个大明银行……

再者,这个收入不能纵向比较,和后世动辄几万亿比起来,确实没法比,但你要横向比,这个时代的三亿两,已经是巨无霸了。

问道:“如今人口有多少了?”

陈循答道:“根据户部去年摸底的统计数据,加上东北,不算交趾,全国共有18078252户,共123982134人,相对于之前的一次大统计,增长了两千多万人。”

其余臣子顿时一脸欣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