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神话(劳教 下)(2 / 2)
“拜见章令大人…”</p>
一工官朝伊兰拱手行礼后,马车上的老头掀开了窗帘。</p>
“不曾想,竟是喜翁驾到!”</p>
都料感觉十分惊喜,连忙趋行过去,步伐中带着恭敬与急切。一众工师、工官也纷纷跟上,一起将老人小心翼翼地搀了下来。</p>
老人名叫双喜,乃是胶东郡资历最老的工师。双喜年轻的时候本是个普通工匠,但因为技艺出众,无论是木工活还是石工活都做得极为出色,因此被调到蜀郡,在蜀郡守李冰手下做事。那几年间,他与无数工匠一起,协助李冰治理岷江,建造了“湔堋”,也就是后世闻名遐迩的都江堰!那座宏伟的大堰是双喜一生的骄傲,在他们的奇思妙想下,桀骜不驯的岷江从大害变成了蜀郡大利。滔滔江水被巧妙地引导和利用,灌溉了沃野千里。自此以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百姓不知饥馑。源源不断的粮食沿着江水送往南郡,再送去中原,充当秦军军粮,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p>try{ggauto();} catch(ex){}
在双喜看来,湔堋已经是人对流水之力运用的极限了。当年大禹治水时就总结出经验来:水能疏之,不可堵之。只能耐心地哄着水流往人想要的地方走,至于如同驯服牲畜一般驾驭水力,让它帮人干活?简直是痴心妄想!</p>
于是双喜拄着鸠杖,笑呵呵地朝伊兰拱了拱手道:“听闻章令大人要做不用人力也能自己运转的器械,老朽当了几十年木工、石工,走遍了蜀郡、巴郡、南郡,还去过关中,却从未听说过如此神器,岂能不来看看,长长见识?”</p>
双喜的这一番话,带着几分好奇,几分怀疑。一旁的工师、工官们虽然不敢笑出声,但眼里也满是怀疑,他们和双喜一样,根本不相信这世上有这种东西,更别说一个女人能做出来了。</p>
“呵呵~,诸位待会一看便知。”</p>
伊兰嘴角上扬,也没辩解,只是在前引领众人前行。</p>
没过一会,众人来到贮矿场旁用来清洗矿石、冲刷泥土的小溪边。这里水宽两丈,由于地势的缘故,水流较为湍急。一群人正围在溪水边忙碌着,他们的脸上既有期待,又有紧张。</p>
“这就是那神器?”</p>
双喜眯着老眼,仔细看着那个在水边安装的器械。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疑惑,仿佛在审视一件从未见过的奇珍异宝。</p>
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个丈余高的木制支架,支架深深钉入地表深处,还以石块砌紧,显得格外稳固。而支架上的物件,酷似一个加厚的大车轮,又像是女子织布用的轮纺放大了许多倍,立起来后有一人高,轮上装有若干板叶。</p>
当大轮被顺利安放到水面上后,水边所有人都让开了。</p>
接下来,在众人眼中出现了惊人的一幕:没有人力去踩踏拉拽,也没有牲畜转圈,那个巨大的机械仿佛自己有了生命一般。它在溪水冲刷下,开始顺时针旋转,并发出哗哗的声音。那声音清脆而有力,如同大自然奏响的乐章。转速越来越快,最后和流水之速相同,仿佛与溪水融为一体。</p>
而在匠人让开之后,水轮的另一侧也显露无疑:是一根由齿轮带动的转轴,与水轮相连。轴上安有四个彼此错开的拨板,水激轮转,也带动拨板转动。每当拨板向下拨弄踏碓杆梢头时,就像是一个人在用力向下踩踏般。那置于转轴下的四架踏碓便自己动了起来,一起一落地舂捣石臼里的矿石,发出有节奏的声响。</p>
“成了!”</p>
这一声呼喊打破了短暂的寂静,众人的脸上露出震惊与欣喜。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这个神奇的机械,不仅是伊兰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对自然力量的巧妙驾驭。它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开启一个新的时代。</p>
而在对岸看到这一幕的双喜和众工师、工匠,全都惊得目瞪口呆。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神中满是不可思议。仿佛水轮带动的木碓向下砸落,击中的不是矿石,而是他们的心头一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p>
他们一直以来认为人不可能驾驭利用水力来干活的旧观念,此刻被亲眼所见的事实敲打得支离破碎。那坚固的观念之墙在这神奇的景象面前瞬间崩塌,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惊叹。</p>
“如此便能巧妙利用流水之力,吾等怎么从未想到!?”双喜的声音中充满了感慨和愧疚。身为一位有着几十年经验的老工匠,他历经无数工程,见识过各种技艺,却从未往这方面琢磨过。看着那不停转动的水轮和忙碌工作的踏碓,心中满是懊悔与敬佩。懊悔自己为何没有早些想到这样的妙法,敬佩伊兰的奇思妙想和大胆创新。</p>
“章令大人神技……”</p>
一群郡工师、工官,还有一位白发老匠人站在伊兰面前,脸上满是敬畏之色。立刻战战兢兢地要向伊兰下拜,仿佛在朝拜一位创造奇迹的女神。</p>
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众工师们一眼便能看出此物的巨大用处。他们凝视着那不停转动的水轮和有节奏地起落的碓,心中充满了惊叹。只要流水不止,水轮便不停歇,那四个碓便能够不断运动,昼夜不息,不知疲倦地为人们的生产助力。</p>
在仔细查验水碓的力度后,更是惊叹不已。这水碓发力不亚于一个成年人举锤下砸,甚至在稳定性和持续性上更胜一筹。而且人得休息睡觉,要吃饭喝水,还可能会偷懒,而连机水碓却不会。如此一来,一台水碓,至少相当于十个成年劳力!它的出现,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为人们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p>
双喜想得更深。那饱经沧桑的眼眸不停闪烁,望着那奔腾的溪流和忙碌的水碓,心中感慨万千:“这胶东郡有上千条溪流,天下有数万条江河,若是此物能够推广出去,受泽被的人数亦有数十百万,又岂会比都江堰……比湔堋少呢?”</p>
双喜深知水利工程对百姓生活的重要性,而这水碓的出现,无疑为人们利用水力开辟了新的道路。</p>
水碓的意义还不止于此。这应该是中华大地上,人们第一次主动去利用水力,将水力转化为动力。当“人可以利用水力”这层窗户纸被捅破后,可以想见,各地的工匠们会自发地研究、了解其原理。</p>
他们会被这新奇的发明所激发,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水力的奥秘。水磨、水排等东西都能被创造出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进步。这小小的水碓,就像一颗火种,点燃了人们对水力利用的热情,开启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时代。</p>
而作为发明这些神物的伊兰,在众多工师眼里,已然超越了鲁班。</p>
鲁班是传奇的工匠之祖,其技艺精湛,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工具和器械。然而,伊兰的出现,如同夜空中突然绽放的璀璨星辰,照亮了他们对工匠技艺的新认知。</p>
伊兰所发明的水碓,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更是一种对自然力量的巧妙驾驭和创新运用。它打破了传统观念中人力与畜力的局限,开启了利用水力进行生产作业的新纪元。这种超越常规的发明,让那些经验丰富的工师们深感震撼。</p>
他们看着伊兰,眼中充满了敬佩和仰慕。伊兰的智慧和创造力仿佛是无尽的宝藏,每一个新的发明都如同打开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她的成就不仅仅在于技术层面的突破,更在于为整个工匠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p>
在众多工师的眼中,伊兰已经成为了一个标杆,一个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榜样。她的名字将与那些伟大的工匠一起,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人敬仰和传颂的传奇。</p></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