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深宫夜话(上)(2 / 2)

加入书签

周帝表情也是一肃。

“说说吧!”

太子酝酿了一番之后,随即跪下说道:“儿臣恳请父皇在大理寺少卿杨清源重查的万年县一案饶他一命。”

周帝虽然知道太子要为周明生求情,但没想到太子会如此的直接,开口就是请求饶周明生一命。

周帝的火气又上来了。

“就为了太子妃,你连最基本的正邪善恶都没有了!?”

周帝深受太祖教诲,对百姓还是很重视的。

不论周明生,欺瞒天子、毁灭证据的一系列罪行,但就他杀害上百平民的罪行,就足以让周帝起杀心了。

太子似乎知道自己的话,并会引得周帝怒火,但是却没有丝毫的犹豫。

“父皇请容儿臣申辩!”

太子跪在地上,俯身不起,但口中朗声说道,似乎没有示弱之势。

“好!朕就给你个机会说,看你能说出什么大道理来!”

太子低着头,在周帝看不见地角度微微一笑,只要周帝给他开口的机会,今日之事,就有八成把握。

“儿臣承认,此来求情,是因明玉之请,但同时也是为了父皇!还请父皇明鉴!”

“呵呵?!还为了朕,朕倒是要好好听听了!”

周帝被太子的这番话气得怒极反笑,明明是为了儿女私情,不顾朝廷律法,却能被太子说得这么理直气壮。

“父皇容禀,儿臣不会否认,阻止大理寺少卿杨大人,有自己的原因,但更多的却是为了父皇的尊严。周明生杀不得啊!至少,不能用李守案,来杀周明生!”

周帝皱了皱眉,“你继续说!朕听着呢!”

“周明生戕害百姓,制造冤案,百死莫赎!若是仅仅因为这杀他,无论是儿臣还是明玉都无话可说!但现在周明生一案涉及的已经不是他自身,更是朝廷的尊严和父皇的威名!”

周帝的政治眼光何等犀利,此刻已经知道太子接下来想要说些什么。

“若是因为李守一案,要诛杀周明生,那就意味着朝廷将李守一案审错了!一个按照太祖遗训,敲响登闻鼓的案子,最终审错了!这是何等荒诞的一件事情!?”

周帝的面色也有些不好看。

李守,历经万年县审判,刑部复审,大理寺核查,还有都察院组建的专案组亲自复核,没想到这么多人都没能查出问题来,这说去出,朝廷确实是面上无关。

“这还不如周明生狡诈狡猾,通过你的关系人脉,来对抗朝廷调查?!现在你还好意思说这件事?!”

太子想要偷换概念,但周帝一眼看破,所谓的朝廷威严尽失,并不是朝廷直接造成的。

而是周明生在刻意地制造冤案,以有心算无心,众官吏才会难以查清。

“父皇,儿臣当然知道周明生罪责深重,但是现在事情已经发生,朝廷应该做的是如何补救,即便是杀了周明生也不能改变案子错了事实,不如将错就错!”

周帝闻言微微一滞,太子的前半句话是有道理的,但是后半句话却让周帝极为不悦。

思虑良久之后,周帝才缓缓开口道。

“你要朕为了所谓的朝廷颜面,任由李守一案成为冤案?!若是如此行事,岂不是会有更多人,以此方法,要挟朝廷?!对待这种奸邪之徒,决不能投鼠忌器!当然,朕也不觉得,所谓的朝廷颜面比上百条人命的公道比更重要。”

虽然周帝还是斥责的语气,但是太子已经听出了周帝语气中的动摇。

这上百个人,毕竟已经死了!

死人,是没有价值的!

周帝当然知道,怎么做才能对大周更为有利,但是在太祖和孝慈高皇后的教育下,周帝不仅仅是个好皇帝还是个好人。

太子再次以头抢地,“父皇,儿臣下面说的话,有大不敬之嫌,还请父皇恕罪。”

“朕恕你无罪,你尽管说便是了!”

太子不敢起身,跪地说道,“若是父皇此时春秋鼎盛,儿臣绝不会阻止父皇重理李守一案!但是现在……”

太子没敢继续往下说,但是周帝已经懂了。

后半句是,但是现在,他已经时日无多了。

周帝身体不好,这几乎已经不是秘密,这太子知道,群臣也心知肚明。

也正是如此,所以在杨清源打破太子和楚王之间的平衡之后,周帝没有刻意地去恢复。

因为他也适时地需要去确认一个继承人了。

太子除了太过宠溺太子妃周明玉之外,没有太大的缺点,虽然不一定能成为圣明之主,但是当一个守成之君,还是绰绰有余的。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周帝的名声出现了污点,那边难以修复了。

若是换作十年之前,周帝会毫不犹豫地重审此案,一个冤案而已,周帝有的是机会来抹除和弥补。

前唐太宗文皇帝,弑兄逆父,夺得皇位,却丝毫不能掩盖他的功绩。

内修政理,外拓疆土。

区区污点,在他身上根本算不得什么!甚至不屑于掩盖此事。

原本的周帝也这样的豪情,但是现在他没有时间了。

自己的身体,周帝很清楚,数十年的政务操劳,此刻的身体已经在崩溃的边缘。

已经没有时间,让他慢慢去抹平这个污点,弥补自己的过失。

若是任由此案重审,那么在后世的史书之上,他前半生的功绩都会被质疑。

想到此处,周帝犹豫了。

太子继续补充道,“父皇仁德,可比先汉文皇,岂能因为此事背上污名!?”

周帝虽然是个好人,但更想当个好皇帝,就像先汉文帝一般,而他也是一直向着先汉文帝学习的。

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

三代以下,称帝王之贤者,文帝也。

周帝知道长生不死,不切实际,如今最渴求的,便是在驾崩之后,可得谥号,文皇帝。

但李守一案的影响继续扩大,很可能连这个愿望都无法达成。

滥用刑罚,冤案错假,如何还配得上一个“文”字?!

人都是自私的,周帝也不例外。

太子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借口,来免除周明生的死罪。

这一刻周帝的心神已经动摇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