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战前(1 / 2)
刘宇回到指挥部之后,跟大伙儿经过一下午的细节方面的商讨,终于定下了具体的作战方案。
第二天,凌晨四点。
独立纵队全员集合。
在政委宋任穷做完最后的战前动员之后,参谋长王智涛带领临时编成的一个830人的加强营,率先开赴莲花山构筑阻击阵地。
随即,刘宇和徐立清则带着主力部队,同样开赴凤凰庙。
剩下的2000多名新招募的人员,则携带剩下的武器,由宋任穷和吴洪波率领,开赴凤凰庙北面的王家庄隐蔽,准备随时增援两个战场。
说是增援,也就是打打下手,或者前方战事不利,两千多人压上,也能吓唬吓唬鬼子,从而给主力的撤退争取机会。
凌晨五点,王智涛率队抵达莲花山,并指挥战士们摸黑挖掘战壕,构筑阵地。
他这边的压力,比刘宇他们大得多。
刘宇手底下,超过一半都是老兵和干部,剩下那些也是经过刘宇几个月的训练,并且在绵河大桥跟鬼子打过一场的原县大队士兵。
而王智涛这边,除了那一百名干部,剩下都是原先我党地方武装,或者是自主抗日武装、国党保安团的人员,虽说都扛过枪,但无论从纪律性、战斗力来说,都远远比不上刘宇那边的500来号人。
好在是武器装备足够精良,这次刘宇给了他们20挺轻机枪,10挺重机枪,还有10门迫击炮。
这火力,八路军那几个主力团见了分分钟流哈喇子!
这次王智涛的任务,是伏击运输队,并且阻击运输队、张庄据点、甚至是有可能南下增援的阳泉方向的鬼子4个小时以上。
原先的作战时限是2小时,原因是担心阳泉、辽县的鬼子驻军增援。如果刘宇这边2个小时还打不下昔阳,那就必须撤退!
但是昨天请示了129师师部之后,刘帅表示让刘、宋二人放心打,辽县以及阳泉这两个方向的敌军,他们会帮忙牵制。
原先129师师部也不同意独立纵队的作战计划,但那是基于日军方面角度考虑,认为打昔阳县完全没有必要。
但刘帅的眼界显然更广,他认为日军眼下在正面战场已经失去了大规模进攻的能力,那么下一步肯定会对现有的占领区进行巩固。
昔阳县这个位置,现在看着不起眼,但是如果有一天太原、石家庄两个方向的日军顺着正太线在阳泉集结,然后沿着平辽公路南下,接着邯郸方向的鬼子再顺着邯长(邯郸到长治)公路直插辽县东侧,那么届时在这一带的八路军就会被直接包围!
目前晋冀豫军区的主要压力,是来自于辽县东面,邢台境内的108师团,光是应付这个师团就够吃力了,如果真的出现上述情况的两路夹攻,那根据地就相当危险了!
事实也是如此,日后鬼子正是以这个策略,多路出兵,合围了当时位于辽县一带的八路军总部,虽然当时总部机关大部分突围而出,但我们的左总参谋长却牺牲在了辽县的十字岭!
刘帅不是穿越众,不知道未来这条路上会牺牲他的一位老战友,但论战略战术眼光,他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所以,他大手一挥,力排众议,同意了独立纵队的作战计划。
如果没有师部的支持,且刘宇不能在2个小时内解决战斗,那么他只能灰溜溜地率部撤出战场,但现在辽县、阳泉方向的敌人有兄弟部队帮忙牵制,压力瞬间就小了很多。
原先的预计的2个小时,那是因为只能打2个小时,现在么,自然是要尽可能减少主力的伤亡。
。。。。。。
早上7点,天色已经亮起,王智涛走在战壕间,不停地督促着。
莲花山石头多,许多战士往下挖了半米就懒得再挖了。
就这点深度,说难听点蹲着拉屎都觉得费劲。
原本打伏击主要就是讲究一个隐蔽,打一个出其不意,但刘宇在会议中一再强调控制伤亡,既然要控制伤亡,刺刀见红的传统打法肯定不行了,那就只能在埋伏的同时构筑简易的野战工事,然后再对工事进行伪装。
不修工事的话,鬼子借着迫击炮、掷弹筒的帮助,一波冲锋就能冲上我方阵地。真要如此,就目前王智涛手里的兵员素质,跟200多个鬼子老兵拼刺刀,最后能剩下多少?
可能有人会说“慈不掌兵”,但是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做无谓的牺牲?
就配属给两个中队过年的物资,分到三千多人手上最多吃个几顿,为什么要用那么多人命去换?
对于刘宇的观点,王智涛也很是赞同。
王志涛带着刘宇临时调给他当警卫员的叶飞,到处巡视查看,见到偷懒的就上去说一通,有些说了不听的,他也急眼了,抬脚就踹。
最后叫上几个干部组成了监督小组,这才解决了挖战壕的问题。
本来换成主力部队,不用一个小时就能搞定的事情,在这帮人手里拖拖拉拉弄了足足三个小时。
最后还得让战士们去砍树割草进行阵地伪装,等全部忙活完了,时间已经来到中午12点。
站在远处,王智涛看着望远镜里勉强看不出问题的伏击阵地,长出了一口气。
以前他在后方,死活要上前线带兵,现在终于完成了梦想,可咋就觉得那么累?
“真想快点开展训练,这帮新兵蛋子,真叫人窝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