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什么才是绝佳的产品(1 / 2)

加入书签

在李牧看来,人类科技如爆炸式发展的当下,电池反而是长时间难寻突破的一个特殊领域。

人们已经能把几十年前需要几十上百吨的计算机设备,浓缩成一本书的大小与重量,甚至连运算能力都提升了成千上万倍,如果按照计算机的发展速度来看,现在一块移动电源大小的电池,应该就能驱动一台两顿重的车一刻不停的狂奔两千公里了。

但是现实却很残酷,人类的科技树没有在电池这个领域寻找到巨大的技术突破,所有的移动设备都被电池的无法突破的比容量所困扰。

五十年前的电池,一公斤能存储多少能量,现在的锂电池也就最多提升几倍,想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难如登天,笔记本附带着笨重的电池,蓄能不过短短几小时,十几年后的智能手机,再宣传省电,基本上也要一天一充,如果按照计算机处理芯片的发展速度,到了苹果手机的时代,电池应该在同容量的情况下,缩减到只有一元钱硬币的大小与重量才算合理。

恰恰是因为电池行业无法找到重大突破,才会让锂电池的服役时间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大家早就习惯的快速革新,就连当代的科学家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有人能够找到比锂电池更先进的电能存储方案,但可怕的是,锂电池这东西就像是橡胶一样,成了工业领域一直无法替换的部分。

汽车从发明到现在,里里外外的各种技术革新已经不下万次,人们甚至开始尝试甩掉油箱、甩掉燃油发动机,但至今为止,没有一款汽车能够甩掉橡胶。

越是这样,李牧越发觉得,锂电池产业的布局应该抓紧,趁着现在它还没有成为信息时代的中流砥柱,赶紧把这个行业的源头挖个干净。

现在的人们,生活与锂电池的距离还很远,手机普及率不高,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接触到锂电池,但是将来,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充电宝、相机,甚至是手电筒、震动小玩具、新能源汽车等等等等,没有一样能离开锂电池,必须在行业利好凸显之前,把资源笼到自己手中!

……

哈佛校园里一如既往,作为学术的殿堂,这里的一切都非常遵循自身的规律,看不出什么变化,不过,内在的哈佛,却开始有了一些与往常不同的元素,这是因为哈佛的体内,正在孕育着一个非常新潮的婴孩,它的名字叫Facebook。

有了李牧的资金,马克·扎克伯格把自己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Facebook项目的孵化之中,他没有极大的野心,在创业的前期,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Facebook能够在全美的高校风靡,成为美国大学生的互联网新宠。

为了能够实现这个目标,马克·扎克伯格投入了相当一部分精力和资金,用来在全国各大高校推广Facebook,他和他的地推团队计划在未来的三个月时间内跑遍全美所有的高校,将Facebook这款新潮的大学生社交产品推给在校的大学生们。

李牧到哈佛的时候,马克·扎克伯格刚从纽约赶回来,地推团队正在哥伦比亚大学以及纽约的其他高校轮番进行地推工作,由于纽约的高校实在太多,马克·扎克伯格非常重视,在这之前,他已经连续在纽约盯了一个多礼拜了,这次听李牧说要在哈佛跟自己见面,他才急匆匆的赶回马萨诸塞州。

在马克·扎克伯格眼中,李牧就是他的老板,所以他一到哈佛就直接来找李牧,一见面就非常激动的向李牧汇报了Facebook目前的发展情况。

据马克·扎克伯格介绍,目前Facebook已经有百万注册用户,超过十万日活用户,90%以上的用户都是在校大学生,这不仅因为宣传对象重点在大学校园,也因为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比较多,而且校园内社交的需求很大。

李牧问他:“美国现在有多少在校大学生?”

马克·扎克伯格不假思索的说:“目前,全美所有在校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总人数在一千七百万左右。”

李牧点了点头,说:“你现在有百万注册用户,占了你第一阶段总目标群体的6%,道路还很漫长啊。”

马克·扎克伯格说:“虽然现在只占了6%,但以我们目前的推广速度来看,最多年底就能把这个比例提升到30%。”

李牧托着下巴,兀自说道:“差不多半年的时间,从6%到30%,这是线性增长。”

马克·扎克伯格没明白李牧话里的意思,只是隐隐觉得李牧可能对自己的目标不是太满意,于是便试探性的问他:“李总,您如果有什么看法和不满意的地方,就请直接指出来,我一定会努力改正。”

李牧微微一笑,说:“你先别太紧张。”

说罢,李牧才缓缓道:“互联网里,好的产品用户都是线性增长的,从一万用户开始,跨过五万大关、十万大关、二十万大关,不断增长到百万级、千万级甚至亿万级。”

马克·扎克伯格赞同的说道:“您说的没错,这确实是好产品需要有的素质,用户总量稳步上升,而且瓶颈期少,甚至没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