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年关(1 / 2)

加入书签

第268章267年关</p>

“证据可准备齐备,那些钱财都确定位置了吗?”</p>

陆炳坐在那里淡淡问着,身前两名锦衣卫百户恭敬的垂手肃立。</p>

只是在听到陆炳问话后,其中一人才微微踏前半步小声回答道:“指挥使大人,涉及到二十多宗案子我们按照卷宗进行查实,其中十三份已经拿到确实证据,剩下的要么涉案官员已死,要么已经没有证据,所以只能作为李彬贪赃的辅证。”</p>

说完这话,这名百户官就退回原来的位置,他是负责调查案子的。</p>

而在退回去后,另一人也上前半步抱拳回禀道:“禀指挥使大人,李彬所收银钱存放在三处,都已经确认,属下已经派人盯住那里,一只蚊子也别想飞出去。”</p>

“人证物证都扣在手里?”</p>

陆炳没有任何表情,说话语气依旧很平淡的问道。</p>

“都在,绝对不会出问题。”</p>

最先回答那人马上躬身道。</p>

“查实的案子,涉及多少银子?”</p>

陆炳追问道。</p>

“白银四十余万两。”</p>

“嗯,东西留在这里,你们做的不错,下来该有的奖赏也不会少。”</p>

说着,陆炳的手不自觉搭在身前书案那一摞卷宗上。</p>

看到两人行礼离开院子,陆炳看向那摞卷宗,这就是李彬贪赃的罪证,可是要怎么呈上去却是要讲时机的。</p>

奏报上去,要是时机把握不好,没有入嘉靖皇帝的心,大事儿也会变小事儿。</p>

李彬身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在嘉靖皇帝那里自然还是有几分情面的。</p>

陆炳在心中快速盘算着,其实对这类贪腐的案子,要论什么时候上奏弹劾,那自然就是皇帝正在为银子发愁的时候,只有在这个时候报上去效果才会最大化。</p>

陆炳可不会给自己留下什么后患,要么不动,选择动手就必然要把对手置之死地。</p>

“四十几万,呵呵”</p>

想到刚才属下汇报的,已经查实的李彬贪赃枉法的案子,涉及银钱的金额,陆炳不自觉笑了起来。</p>

这笔银子倒是不多不少,刚好够宫里愉快的把这个年给过了。</p>

从脏罚库出来的银子,转一圈最后还是大半回到脏罚库去,也是天理昭昭。</p>

陆炳觉得好笑,这些太监也是,贪了又没法享受什么,就死抱着那堆银子,最后要么回流到宫里,要么就进来别人的口袋,也是够蠢的。</p>

将书案上一份自己临摹的字帖拿起来揉成团扔到一边,又从书案旁抽出一份空白奏疏,陆炳伸手从笔山上挑出一支笔来,心里默默构思这份弹劾奏章该怎么去写。</p>

而魏广德回到家里也在发愁,愁的自然不是陆炳迟迟没有动作,出手弹劾李彬,而是时近年关,该给家里准备点什么礼物捎回去。</p>

运河已经封冻停航,今年的冬天已经来了。</p>

刚回府,就有家人来报说,九江会馆掌柜的打发活计来送了信,过两日有商队走陆路回九江,算算时程年前是能够赶回去的,问魏广德是否有书信和东西要带回去。</p>

其实这也不是指针对魏广德一人,而是在京的九江籍官员和商人都会委托这只商队带回东西。</p>

客路不知花代谢,家书只报竹平安。</p>

魏广德自大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就没有再回过家,虽然期间有书信来往,可是依旧时常让魏广德在梦中醒来,回忆过往在家的点点滴滴,父母的疼爱,兄长的照拂。</p>

有前世,亦有今生。</p>

只是此时,魏广德站在书桌前,手里握着笔,却有些“故乡朝夕有人还,欲作家书下笔难”的感觉。</p>

想到自己自打进京城考到出身,家里肯定是高兴的,从书信上也能看得出来,虽然信中多是教诲自己不要骄傲放纵,官场之路凶险需要处处小心提防之类的话,但是写信时喜悦心情溢于言表。</p>

但是自己拿下官身后貌似也没韬光养晦,低调做事,又是跑去宣府打仗,又是弹劾亲王的,估计邸报发到九江府的时候,家里人怕是跟着提心吊胆不短的时间。</p>

还是写信报个平安,顺便从家里挑几根上好的人参送回去。</p>

现在魏广德手里最拿得出手的自然就是那些数百年年份的人参了,京城这类上等货色都快要被他买断货源了,不过银子也没少花。</p>

最初的两千两早已用完,又从汇通商行调了两千两银子,现在魏广德存在那边的银子只剩下八千两。</p>

南京那边要不要也送点?</p>

孙夫子那里也要计划一根,当初要不是被孙夫子用戒尺打得魏广德怕了,就魏广德那手字儿也不可能考成进士。</p>

时间进入十二月,京城的酒楼生意火爆起来,在京官员大多都是离乡背井来到这里,以同年,同僚和省府县为界的老乡又逐渐构成一个个小圈子。</p>

一场场宴饮下来,魏广德连续十数日都感觉脑袋昏昏沉沉的,都是喝酒喝的。</p>

魏广德都这样,他身边的同僚、同年和同乡就更是如此,别忘了,魏广德怎么说也是练过的。</p>

不比许多军籍进士,家里早已经完全从军户生涯当中摆脱出来,混入地方士绅豪强阶层,只是户籍还落在军户上。</p>

这个时候,也就是户部忙于年终结算才稍微忙点,其他的衙门早就差不多属于半歇业状态,官员们早已无心办公,只是双眼盯着户部,等着堂官领回银子发了好过年。</p>

紫禁城,东阁。</p>

虽然户部下辖各清吏司并未把全年的账套清算出来,但是大项开销还是有数的,所以户部尚书方钝今天抽空来到内阁,要和两位阁老一起商量下这个年关到底要怎么熬过去。</p>

方钝自打出任户部尚书以来,掌管了大明朝全国赋税钱粮。</p>

他既要面对来自蒙古俺答汗部以及南方沿海倭寇侵扰,还要应对因为则奸相严嵩父子贪赃枉法以及嘉靖皇帝对道教的痴迷,长年累月设斋醮祈祷,一切内府供应,御外耗费,无不取之户部。</p>

面对如此复杂困顿的局面,方钝广纳人言,听取部属理财良策,多方筹划,务期必济,又秉公直谏,坦陈户部的难处,与嘉靖皇帝、严嵩父子周旋,尽可能减少被侵占钱粮,勉力维持国家运转。</p>

几年时间下来,尽管他已经殚精竭虑,可是户部已然空了。</p>

今年的年关,不管他如何想办法,始终凑不够需要的银子,没办法只能到内阁来找严嵩和徐阶解决此事,他已经无能为力。</p>try{ggauto();} catch(ex){}

“严阁老,今年大的进出项都在这里了,就算江南加征赋役缓解了不少钱粮压力,可是今年各地灾情有增无减,减免钱粮就把这部分增加的钱粮盖过去了,今年的亏空也不会比去年少,或许会多处二十余万两,全年亏空近百万两.”</p>

方钝坐在椅子上开始向上面的严嵩和徐阶诉苦,户部实在是揭不开锅了,不然一向强势的他也不会在严嵩面前说出这些话来。</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