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6漫天要价(1 / 2)
这一晚,俺答汗大帐中的油灯亮到很晚。</p>
俺答汗和三娘子在一起,详细商量出要对大明提出的各种条件。</p>
后世之人大多只以为“隆庆和议”是明蒙之间结束战争状态,双方由通过战争抢掠变成发展双边贸易,互利互惠,建立起新的关系模式换取和平,但真相哪里会那么简单。</p>
在三娘子的建议下,俺答汗首先对明蒙之间的边界划分心里大致有个底,然后就是对贸易的开放和种类进行明确限制。</p>
说实话,王崇古的计策里,真正对他有吸引力的也只有“互市”这一项,其他的根本没有任何意义。</p>
蒙古可以用牲畜、毛皮、药材等物品,换取明朝的粮食、盐巴、茶叶、布匹、器皿等物品,同时还要赏赐。</p>
明朝和蒙古之间的赐赏,以明朝的册封和蒙古的朝贡为形式,双方可以定期地进行赐赏往来,明朝给予蒙古一定的赐赏优惠,如增加赐赏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赐赏的方式和内容。</p>
蒙古可以用少量优质战马和一些金银、珍珠、玉器等物品,作为朝贡品,换取明朝的衣服、鞍马、珠宝等物品,双方实现了赐赏的尊崇和友好。</p>
蒙古的贡品,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而明朝赏赐的物品则是按照蒙古贵族生活所需而定。</p>
好吧,如果说互市是解决普通牧民的生活所需,那赏赐就是蒙古贵族所需要的东西,就是这个时代的顶级奢侈品。</p>
而对于俘虏的归还,其实这根本就不在俺答汗的考虑范围内。</p>
虽然放回那些汉人奴隶会引发手下部族不满,但蒙古人的奴隶又不是只有汉人,向西边再抓回来补充就是了。</p>
不过对于板升城那边的赵全、李自馨等人的处理上,才是最需要谨慎的,必须一次性解决,避免那里的白莲教徒在草原上发生叛乱。</p>
这几年俺答汗也看出来了,板升城的白莲教徒一门心思的就是研究怎么造反,可他们的眼光和格局都太狭隘了,根本看不穿大势,这也是他们屡次造反都不成功的原因。</p>
实际上在嘉靖年间,在大明制造叛乱最好的地方是在南方,那里正因为倭寇肆掠和加征的赋役导致民不聊生,民间不满情绪浓厚。</p>
但白莲教徒在那边的实力有限,组织不起有力的叛乱,也根本就没想要往那边发展力量。</p>
只是一味的盯着他们的传统势力范围,那就是山东、山西这些地方。</p>
但这些地方明军的军力又是格外强大,根本就没给他们造反成功的机会。</p>
一整晚的谈话,都没有涉及到俺答汗需要向明朝皇帝的朝贡,因为三娘子很明白这意味着什么。</p>
俺答汗向明朝皇帝请封,就是确立以明朝的宗主和蒙古的臣属的关系。</p>
虽然说这样的承认和册封是相互的,明朝给予蒙古一定的主权优惠,如承认蒙古的汗位和部落,册封蒙古的首领和贵族,蒙古也同样给予明朝一定的主权认可,如承认明朝的皇位和朝廷,册封明朝的使者和官员。</p>
但不管怎么说,俺答汗都是明朝皇帝的臣属,不再是对等的关系。</p>
只能说,天下就没有白吃的午餐,一切收获都得有付出才行。</p>
隆庆和议虽然带来了明蒙之间的和平,但是也需要明朝拿出巨额财富维持。</p>
而且因为朝贡是每年都要发生的,所以每年大明朝廷都得为此准备一笔银钱,因为蒙古人每天都要消耗大明的商品,每年都要有数次大型的互市交易,以保证蒙古人生活所需。</p>
“明日我就召见明国使者,把我们的条件告诉他,让他带话回去,看明国那边的反应。”</p>
最后,俺答汗才下了决定道。</p>
“记得派人跟过去看看王子的情况,虽然按照明国人的习惯,王子在大同应该不会受到刁难,可派人过去看看总要放心一些。”</p>
三娘子笑道。</p>
“如果把汉那吉过的不好,明国人应该就不敢派使者过来才是。”</p>
俺答汗想到孙子,心情又有些低落。</p>
这次的事儿,对他打击还是有些大的,虽然现在看来,无心之举似乎还促成了明蒙之间谈判的契机。</p>
但是多年和明国打交道的经历也告诉俺答汗,明国人不可靠,他们的信用其实并不高。</p>
明国读书人说的那些,其实在边境根本行不通,从他当初派出去的使者屡次被杀就可以看出来。</p>
“大汗,这是我按照先前商议所列出的条件,你看看是否还有遗漏.”</p>
三娘子拿着刚刚书写完成的谈判条款递给了俺答汗,嘴里说道。</p>
对于俺答汗确定的这些谈判条件,明朝的官员们是否有心理准备呢?</p>
那是自然的,魏广德就不认为只是靠着把汉那吉一个人的安危,和互市就可以让桀骜不驯,崇尚自由自在的蒙古人对大明朝廷俯首帖耳。</p>
只不过他不知道蒙古人的胃口到底有多大罢了。</p>
这其实暂时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毕竟这是王崇古的事儿,具体和谈条款内阁实际上已经授权他和俺答汗谈。</p>
最后谈成什么样子,报上来就是了,答不答应的权利,还在朝廷。</p>
如果蒙古人胃口太大,超过他的心理预期,那就否了就是了,直接等待俺答汗老死,草原陷入权利争斗的时候大明再插手。</p>
而眼下,他已经跪在家中大堂上,这里已经临时布置成了灵堂。</p>
今日中午的时候,魏广德在内阁收到家中消息,九江来人报丧,他母亲没了。</p>
魏广德之前可没准备,虽然家书中有提到母亲身体这两年不好,可并没有说有生命安全,而且在他眼中,母亲其实年岁并不大,应该还有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可活。</p>
可报丧不会有假,他在衙门里和李春芳说了下情况后,就匆匆回到府中见到来人,再三确认消息后,就已经跪倒在灵堂上痛哭不已。</p>
亲自书写了丁忧奏疏派人送进宫里,只是直接投会极门而没走通政使司。</p>
张吉在接到消息后就命人布置了灵堂,魏广德现在还不能马上离开京城回九江,因为还需要皇帝的批准,而前提是礼部收到九江官府的文书。</p>
一些影视作品里什么隐瞒丧事,避免因为丁忧而失去官职的情节,随便看看就好。</p>try{ggauto();} catch(ex){}
各级官府在地方上,对本地出去的官员那都是有记录的,不仅是平时里相互照应那么简单,还有就是官员家中丧事,如果是官员直系亲属,那就要向朝廷报信,其实也就是确认真假。</p>
皇帝批复,都是以礼部的奏报为准。</p>
下午开始,来魏府吊唁的朝臣和勋贵就络绎不绝。</p>
虽然之前因为大同的事儿,魏广德和一些人闹得很不愉快,可毕竟是国事。</p>
魏广德母亲去世,都是同朝为官,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