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战后前程(2 / 2)

加入书签

”所以还是会迁都回京师。不是听说京师被八洲国祸害得十室九空,就是北面的圣上也以关外的盛京为都,没能回皇城呢。”徐夫人说道。</p>

”定都于京师,着眼的还是交通便利,方便统治全国。建筑物与人口什么的,都在其次。难不成那座城市是凭空变出来的?还不是几百年前,人们一砖一瓦盖出来的嘛。”</p>

”那……我们也跟着回去?”</p>

这一问,让苏家老爷沉默了好半晌,才开口说道:”我想回乡,不想再去京师了。虽说学得文武艺,贷与帝王家是世俗所追求,但好歹也有’良禽择木而栖’这句话。”</p>

”老爷,在你眼中,今上非良主?”徐夫人这话问得有些大逆不道了。但夫妻之间,也没这么多遮遮掩掩的。又不是想造反,只是想回家耕读,专心做学问而已。</p>

苏涣摇摇头说:”今上好坏,非我等可议论。我只是觉得,要强国,不是只有投身入朝堂一条路而已。战前朝堂诸公,只是做着缝补匠的活儿。战后换了一批人,他们会怎么做,还得看看。”</p>

”那你想怎么做?”</p>

苏涣也是茫然,说:”我也不知道,还在琢磨着呢。”</p>

”你就没打算入主中央,一展身手?”</p>

面对自家夫人的犀利问题,苏涣苦笑说道:”哪有那么容易。大战胜利,大金也算是有中兴气象。一堆功臣良将在前,妳丈夫我可还排不上号呢。就算进了朝堂,也顶多拿个清贵的闲差,还不如现在。”</p>

”那就把中央大学搬到京师去?”徐夫人再问。</p>

对这个选项,苏涣洒然一笑,说:”我也就是占着山城这边没有大学堂的便宜,抢快别人一步建起来而已。京师水深,我当初也不过是京师大学堂的一个教习。真搬回去了,还是得跟以前一样受那些老学究的气。”</p>

苏涣虽然算得上是当世大儒,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还是有一批老家伙不比学识,只比年纪,稳稳压着胡子还没白的苏家大儒。纲纪伦常在前,苏涣也不好甩这些老人脸色,只能憋着。</p>

”那不搬了,继续办学?”</p>

苏涣说:”大半教授都是为了躲避战祸,才接受我的邀请,顺道来此授课。别看教的课多,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在教什么,也就是翻译外国书籍,拿到课堂上跟学生们一起学习讨论而已。</p>

”如今战争结束了,跟我一样想回乡的人不在少数;也有想往京师,又或是去外国继续深造的。尤其在经历过这场战争,看到外国究竟有多强大后。</p>

”不说我自己也有出国的念头。这些人就算强留,也不过一两年的时间,这还是靠卖我的面子去耽搁人家呢。何必。”</p>

”所以,中央大学要解散了?”</p>

苏涣摇头说:”这应该也不会。我在想,应该会把大学移交给当地人,或是愿意留在山城的教授们。可能名字会被改掉,但好歹底子都在。</p>

”毕竟要建立一个大学堂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那些山城本地的富商们,老早就有意愿插手了。因为这里培养出来的人才,他们还不得近水楼台先得月嘛。”</p>

至于学生的问题,两人都没有去考虑过。毕竟山城中央大学学制特殊,大部分都是军队或政府派来短期受训的,少部分是跟随着各个教授的学生。教授们去哪儿,他们十之八九也要跟去哪儿。</p>

想明白了事情,徐夫人笑着说道:”既然我们要回乡,那我可就要提早做准备了。”</p>

”欸,这倒不急。大学的事情要让其他人接手,也得有个时间,安排妥当了才好走。而且南方朝廷那边,珍公也在留我。他于我家有大恩,不好说走就走。”</p>

”珍公能回朝堂吗?”徐夫人问。</p>

朱珍,算是梁先生与康先生等人变法之际,因想法过于激进而被排挤出朝堂之外的份子。也正是他被下放到南方之故,才能在大变之时迅速拉起兵马,成为南方朝廷的军政大员。</p>

苏涣说:”珍公的功劳压不了,他手中嫡系部队众多,啥时候来个黄袍加身都不让人意外。不论是北面那位伪帝,或是南面的小皇帝,对这样的人只能安抚,没办法像开国皇帝一样想杀就杀。他重回中枢是大势,但想到达什么样的高度,得看珍公自己的意思。我琢磨不透。”</p></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