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商人条例(1 / 2)
求同存异?
众人不禁一愣,都是困惑的望着韩艺,完全不能理解。
苏定方和裴行俭虽然也没有听过,但是昨日他们仔细谈论过此事,因此大概也能够理解。
韩艺笑道:“所为求同存异其实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摊开来说,这边许多百姓都是以放马牧羊为生,而中原百姓多半都是耕地为生,我们如何在一个国度下共存呢?首先一点,就是要尊重彼此的文化、信仰、习俗,不能再像以往那样,相互敌视,蔑视,大家都是大唐的子民,都是平等的。难道耕地的人就要高贵一些?还是放牧的人要高贵一些?这完全没有道理。”
这话真是太得人心了,大家是频频点头,不能够再赞同了。
因为他们胡人可是被鄙视的一方,中原人士自古就看不起他们,当然,这跟耕地、放牧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还是礼仪人伦,中原人士常常将胡人认为不可教化的种族。
这也是胡汉之争的一个重要矛盾。
韩艺又道:“再来就是,朝廷已经意识到,中原得一些礼法,并不适用于西北地区,那么要求这里的百姓也跟中原的百姓一样,这显然是不可行的,因此朝廷决定应该根据这里的风土人情,重新制定的一套适用于西北的制度来,好比如说牧场协定,牧场协定就跟中原的均田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异同皆存,这就是求同存异。”
这求同存异其实周总理一个重大的外交政策,非常得经典,一直都是中国的主要外交方针。这种经典的理念真的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够想得出,韩艺当然想不出来,于是借来用于民族之间的矛盾。
兀可烈他们听得也是连连点头,大唐已经统治了这里,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在这一前提下,如果说能够做到彼此尊重,彼此理解,而且视作如一,那当然再好不过了。
不过韩艺这一番话中,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要重新定制一套新的制度,那就是要立规矩了,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唐王朝统治异族,不是赶尽杀绝,也不是强行推行汉制,而是册封可汗统治他们,只要你们听话,不要给我添麻烦就行了。
兀可烈就道:“不知朝廷打算如何重新制定新的制度呢?”
韩艺笑道:“关于这一点,朝廷只是提出了一个基本和一个意向。一个基本,就是大家都是大唐的子民,任何危害国家安全,或者说分裂国家的,这肯定是犯法的,是不允许的,是不可饶恕的,并且这个基本是不能改变,没有可谈判的余地。一个意向就指的是可否从买卖方面着手,制定规矩。”
一个酋长就道:“韩小哥,这你说得我们不是很懂!”
韩艺笑道:“简单来说,就是规矩大家一起来订,但是订好就必须要遵守,由官府来执行你们订下的规矩。”
兀可烈都听傻了,朝廷这么好?规矩都让我们来订,道:“韩小哥,你此话当真?”
韩艺点点头道:“当然是真的,我前面不是说了么,求同存异,朝廷很多官员对于这边的风土人情又不是很了解,你要他们订,他们只能根据中原的规矩来订,你们才是最了解这里的人,你们也可以代表这里的子民,由你们来订,当然是最好的,其实也不是说由你们来定,而是你们代表得各个部落。”
“那这意向又是什么意思?”
“意向给你们提供一个思路,你们要不答应的话,那也是行的。我认为既然买卖是中原与这里的联系,以买卖为中心,来定规矩,也方便大家贸易、接触。除此之外,就是方才大家看到的情况,波斯商人仗着自己货源充足,并且便宜,因此他可以低价出售,那么结果就是其它的胭脂店都开不下去,然后倒闭,等到整个大都护府就只剩下一家胭脂店时,那波斯商人肯定会将价格提上来的,大家也只能在他这里买。其实来往的买卖中存在许多问题,随着贸易的来往密切,这些问题会越来越多,必须要定下规矩,保护每一个百姓的利益,这也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
韩艺继续说道:“我前面说了,牧场协议和修路政策,都是为了让这里的百姓能够安定下来,但是没有想到会这么成功,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继续走下去,那么就需要完善这个政策,立法是必须要的,而且还有安全问题,如果道路上都是强盗,那谁还敢来,这些都需要完善好,咱们买卖才能越做越旺。”
兀可烈他们这些粟特胡人听得非常激动,以买卖为中心来定规矩,这听着都让人感到非常兴奋呀,道:“这我赞同,可是这规矩咋立啊?”
韩艺笑道:“我已经拟写好了一份详细的蓝本,可以供你们当做参考。”
一个大汉道:“既然韩小哥你都写好了,那就按你说得去做吧。”
一看这人的模样,就是一个不爱动脑的人。
“不行!”
韩艺手一抬的,道:“每一条规矩都必须你们都点头答应,才能生效,如果说是我个人定下的,到时难免会有人将罪名都推倒我头上来,这锅我坚决不背,我只提供一个意向,具体怎么办,你们自己来订。”
苏定方、裴行俭听得暗自称赞,这一招实在是太狠了,规矩你们来定,但却由官府来做执法人,你一旦破坏了规矩,你就没法找借口了,因为规矩是你自己定的,这样其实更加便于官府执法,也能减少异族对于官府的不满情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