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一切为了抗倭(1 / 2)

加入书签

“我保证。”</p>

李青云立马回道,声音慷锵有力。</p>

谭纶看着站得笔直的海瑞与李青云,心中感慨。</p>

他不由得想起自己被裕王委派来浙江为官时,受了张居正、高拱二人的激将,心中存了慷慨赴死的壮志,大丈夫要真能如此轰轰烈烈干他一场,马革裹尸本是应有的归宿。</p>

除他之外,有这般心态的人竟然还有两人。</p>

我清流一派得天助,人才济济,倒严乃是顺应天命。</p>

心情激动之下,谭纶的眼眶竟然稍稍湿润。</p>

谭纶弯腰给两人行了一礼,片刻才稍稍缓解激动的心情。</p>

如此一来,几人的关系顿时熟络了不少。</p>

谭纶压抑不住心中的好奇,问道:“其实我一直搞不明白,以玄卿你的家世,为什么会揽下改稻为桑这个烂摊子,我听刚峰所言,为了此事,你已经毁家纾难。”</p>

李青云解释道:“倒也没有如此夸张,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朝的百姓。”</p>

“至于这个差事,我与刚峰兄详谈过。”</p>

“从我上任淳安到现在,杭州也去过好几回,大大小小官员尸位素餐,满脑子只知贪墨敛财,改稻为桑本就是应急之国策,好与不好尚且另说,但无论什么样的国策,交到这些官员的手里,都会变成流毒无穷的苛政。”</p>

“此事,相信刚峰兄深有体会。”</p>

海瑞点头:“确实如此,这些天我所行所见,百姓困苦,有“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和“为田追租未足怪,尽将官田作民卖,富家得田民纳租,年年旧租结新债”的歌谣传唱。”</p>

“靠山有水,种些茶叶桑麻,产些桐漆,河里能捞些鱼虾,卖了才能缴纳赋税,倘有剩余便换些油盐购些粗粮勉强度日。民生之苦,已然苦不堪言。”</p>

李青云朗声道:“新安江大堤决口,杭州知府马宁远被处决,所有人都把改稻为桑看作麻烦,人人都生怕沾惹上半点,但我李青云偏偏不躲。”</p>

“将改稻为桑交给他们,他们把百姓的田卖了,就不管了,我来做,我会管。”</p>

“百官不言,我独言之,百官不为,我独为之。”</p>

话音一落,海瑞目光灼灼,望着李青云。</p>

谭纶感叹,拍着李青云的肩膀:“怎会让玄卿你独为之,莫要忘了,你身旁有刚峰,有我谭子理,还有徐阁老他们。”</p>

李青云:“若是如此,大道也无需独行。”</p>

谭纶:“刚峰和我说了,你早就预料到浙江将有倭寇生乱,因此不得不加快改稻为桑的步伐。胡部堂叮嘱过我,前方打仗,后方安稳最为重要。”</p>

“你们所做之事,我也会尽量提供帮助,内阁那边我们顶住压力,浙江这边还有高翰文,现在后方一切重中之重,就是一个稳字。”</p>

“一切为了抗倭。”</p>

说完,谭纶匆匆离去。</p>

只剩李青云海瑞两人。</p>

海瑞发问:“玄卿兄何故说出大道独行之言?”</p>

李青云笑道:“刚峰兄懂我,果真不知?”</p>

海瑞倒也不拐弯抹角:“你所担心,无非是清流一派也靠不住。到底为何你会如此担心。”</p>

李青云看着天上圆月,光辉皎洁,但不近人间。</p>

心里多少有些唏嘘,转头看着海瑞解释道:“严党之中,尚有严世蕃,罗龙文,鄢懋卿几派,相互攀扯,清流之中亦是如此。”</p>try{ggauto();} catch(ex){}

“若清流之中,当真靠得住,胡部堂往苏州借粮又怎么会需要这么久的时间,改稻为桑又何必钳制于人,一拖再拖。”</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