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治南(1 / 2)

加入书签

季汉当兴风起蜀中第一百九十三章治南昆泽城太守府内,诸葛亮正在案桌前闭目沉思,不知在想些什么。</p>

此时已是三军会师之后的第五日,昆泽以及附近几个县的百姓都已安定,动乱的局势基本上算是稳定下来,然而平定叛乱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治理南中。</p>

治理南中的方略他早有腹稿,南征前与马谡等人都有过商议,只是亲自来到南中之后他的体会自是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其中细节还得仔细斟酌。</p>

所谓一人计长、二人极短,纵然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但他并非神人,也有考虑不全的地方,因此他也常常告诫自己身边的官吏,要他们能够大胆指出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所谓拾漏补缺不外如是。</p>

今日诸葛亮想起昔日与杨清几次论及南中之事,从他身上得到不少启发,而且同意他外放南中出任太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先在越巂试行拟定的治理方略。</p>

“现在看来效果很好,是该到了推行的时候了。”诸葛亮不禁想道。</p>

“丞相,越巂太守杨清到了。”杨仪进门禀道。</p>

“让他进来。”诸葛亮睁眼笑道。今日他要再与杨清好好谈谈,看看自己的方略还有没有改善的地方,毕竟杨清这小子总是有些奇思妙想。</p>

“清见过丞相。”杨清跟着杨仪进了公房。</p>

诸葛亮闻言起身笑道:“明之来了,坐吧。”说完又对杨仪道:“威公也坐下一起聊聊吧。”</p>

以他的身份站起来自然不是为了迎接杨清,实乃坐得久了起来活动活动,三人皆是亲近关系,他也就随便了些,若是接见其他人自是要保持一国之相的威仪。</p>

杨清和杨仪二人,一个曾做过丞相主簿,一个现在就是丞相参军,当然清楚诸葛亮的性格,也不扭捏,坦然就坐。</p>

“明之,雍闿三贼皆已伏法,孟获等人也都归顺,南中叛乱可谓基本平定。接下来自是要对南中有个妥善的安排以求长治久安,以前吾与汝就此事谈过多次,今日还想听听你的看法。”诸葛亮走到门前看着外面庭院的景色,背对着杨清二人说道。</p>

杨清沉吟了片刻,回道:“丞相,我大汉目前仅有益州之地,国狭民少,若想与魏吴两国争锋必要大力治理南中。</p>

南中诸郡除牂牁郡之外其他郡县皆是物产丰富之地,益州郡有盐池田渔之饶、金银畜产之富。永昌郡土地沃美、宜种五谷、蚕桑。还有我越巂郡土地平坦、稻田丰饶。南中之地可以说大有可为,只要朝廷用心治理必能增补国用。”</p>

“杨府君说得对,南中物产丰富,盐铁鱼米、金银牛马甚多,朝廷若治理得当,他日北伐中原定能有所增益。”杨仪也附和着说道,他也对南中物产情况做了功课的。</p>

诸葛亮笑了笑,回到自己座位前将桌上的一卷书简拿了起来,然后走到杨清面前递给了他:“这是吾拟的一些方略,汝等看看吧。”</p>

杨清起身双手接过看了起来,只见书简上面写着划郡、南士、移民、分部四个纲目,每个纲目之后都有注解详细阐述具体的内容。他看完之后若有所悟,然后又将书简递给了杨仪。</p>

待二人看完之后,诸葛亮问道:“汝等以为这四大方略如何?”</p>

杨清瞥了杨仪一眼,见他还在思考,遂道:“丞相,清以为南中之乱因两大隔阂而起,一是南中士人与蜀中朝廷的隔阂,二是蛮夷与我汉家百姓之间的隔阂。</p>

南中之民中虽然蛮夷不少,但汉人也有数十万,经学教化亦是从蜀中、汝南传于本地,士大夫之辈虽较北地少但也并非没有,当然士人多布于大姓之家罢了。</p>

如永昌郡有大姓陈、赵、谢、杨,牂牁郡有大姓龙、傅、尹、董、王,益州郡有雍、孟、霍、爨四大姓,朱提郡则有大姓朱、鲁、雷、兴、仇、递、高、李等。</p>

这些人位处绝域,受蜀中士人轻视,多有怀才不遇者,故</p>

为您提供大神军师中郎将的《季汉当兴》最快更新,!</p>

第一百九十三章治南免费阅读:,!</p>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p>

彼辈怨愤日久,与成都离心离德,此第一种隔阂也。</p>

第二种隔阂则是蛮夷与汉民之间的矛盾,其首要则在与豪强大姓之间的隔阂。汉人大姓累世豪富,而各蛮夷百姓则是贫困度日。</p>

汉人据繁华富饶之地,蛮夷则住山林贫瘠之所,长久下来蛮夷自然不会甘心。吾观丞相这四大方略可消弭这两大隔阂,真乃良策耳。”</p>

诸葛亮淡淡一笑,道:“吾素知明之常有奇策,又在越巂施行良政,汝可坦言道之,以补这四条方略之疏漏。”</p>

诸葛亮的方略已经很完备了,但杨清还真有些想法补充,遂道:“清以为南中各郡首重越巂,越巂一郡的汉人就占了整个南中汉人的近一半,且郡内有块不小的河谷平原,适宜农耕,还有盐铁两物。故朝廷若能重视,快可大治此地补益国用,慢可以此为基王化南中。”</p>try{ggauto();} catch(ex){}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