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触礁(2 / 2)

加入书签

这还真的不能不说,是他个人的一种幸运,也是“北极熊”全体职工的一种幸运。

当然,在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其实大多数能冒头的人,都不是怂人。

即使是所谓的“幸运”,也必然需要个人拥有一定的素质和操守,才能得到、守住。

就比如杨厂长也具有一片公心的优点。

他不但严于律己,很能正确对待手里的权力。

而且还是个务实的人,能够酌情变通,并不是完全死心眼的人。

这也不是一般领导干部所能及的。

有意思的是,如果说到和杨厂长处境比较相似的人,具备同样福份的人,其实还有一个。

那就是洪衍武的表哥,身在龙口村的兆庆。

他们村办工艺品厂之所以能创办,当然也是靠了洪衍武给予帮助和指点。

而他身上的优点,却显然比杨厂长要多出不少。

或许真是和洪家沾亲,首先兆庆和洪衍武在基因方面就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他也同样生了个精明透顶的脑瓜。

要不他怎么能做第一个进京卖鸡蛋的人呢?也是第一个靠鹌鹑发财的?

其次是兆庆有个好父亲。

允泰经历过人世沧桑,肚里又全是好东西。

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自然从下就在兆庆身上下功夫。

知识还是其次的,关键是为人处世的哲学,还有对政治的理解。

这就让兆庆的心胸眼界,对人性和世界认知都非同凡响。

而且最关键的是,兆庆不亏是曾经考上大学的人,他自己特别好学。

除了看过的书多,他特别愿意跟长者讨教,和比自己强的人切磋。

别的不说,每次进京他就最愿意跟洪家上上下下聊天。

特别是洪禄承和洪衍武,跟他们一聊起来就忘了时间,忘了吃饭。

哪怕是在龙口村,当上这个厂长以后,他也经常打电话跟洪衍武讨论问题。

而且他还有一个很好的日常习惯。

就是每天早晨六点三十分准时收听广播新闻,晚七点定期收看《新闻联播》。

此外他给图书室订阅的报纸,也是他饭后必不可少的阅读消遣。

正是通过这些种种信息来源,他始终保持着对外界变化的敏锐。

这就彻底打破了他身居山村的局限,甚至拥有了自己对商业经营的领悟。

因此实际上,哪怕厂子上了正规之后,洪衍武几乎没为村办厂再上过心。

兆庆凭自己,也一样把厂子管理的井井有条,红红火火。

他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既懂经济,又懂政治。

这不,这两年在厂子里他严抓质量,同时培训人手,还买了汽车。

这就让供给京城的货源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越来越方便。

收入当然也是同步增长。

要说到具体的实惠,龙口村不但早成了“三转一响”彻底齐备的村庄。

而且还成了房山第一个家家户户都有电视的村庄。

尽管大部分是黑白的,没法跟“华西村”全体都是“彩电”比。

但在京郊也是首屈一指,很了不得了。

连带着本村的年轻人们说亲都容易了。

现在谁家不是可着自己心意的挑对象?

这些能说不是兆庆的功劳?

官面儿上也一样。

兆庆子从开始带领村民致富的那一天起,他就高举“集体主义”的旗帜,目标便是共同富裕。

而且通过分配制度的巧妙设计,保证村里既没有贫困户,也没有亿万富翁。

既不拉仇恨,也不扩大贫富悬殊,简直没有比这个更符合当下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了。

直至今日,他打着“搞两条腿走路”的幌子,靠雇来的人增加农业和手工业力量。

龙口村不但有了十里八乡最有名、最赚钱的乡镇企业,也完全实现了粮食产量自给自足。

而且还捎带手帮助周边村子不少人脱了贫。

这怎么能不让县里的林书记时常把龙口村挂在嘴边,引以为豪的捧为掌上明珠呢?

所以哪怕需要面对和步鑫生比较类似的处境,可就凭兆庆的个人素质和这份聪明劲儿,也足以应对的很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