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装了逼还想走?(1 / 2)

加入书签

开元元年十二月底,李靖凯旋回朝,在洛阳举行盛大献俘仪式。

献俘仪式在洛阳紫微宫的正南门举行,正南门原称则天门,正式迁都洛阳之后,皇帝钦定为中华门,成为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这座恢弘的中华门,是由一座门楼、垛楼和东西阙楼以及相互之间的廓庑为一体的门字形巨大建筑群。中华门上有两重观,上写紫微观,左右连阙中间以廊庑相连,宛若空中楼阁,城门东西宽六十六丈,比后世的北京紫禁城午门更大,是*进深的将近三倍。其中阙高一百二十尺,这座恢弘的城楼差多相当于后世十几层的高楼,比北京*更高。中华门一侧三出阙,两侧共六阙,城楼上两重观,这是古代都城宫城正门的最高礼制,两重观、天子三出阙,一切都是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

中华门前,李靖亲自押送着达头可汗等大小共百余突厥贵族头领将军们,达头跪在囚车之中,被推到了皇帝面前。

易风望着达头,“我们终于见面了,早闻达头可汗大名,却一直无缘相见,不料如今却在如此场合之下会面。”

达头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是啊。我曾经无数次想象着有朝一日能够进入中原,亲眼见识一下大隋都城的繁华,却不料。今日会以这样的一个身份出现。成王败寇,无话可说。”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你今天的失败,并非是兵不强马不壮,实是因为你倚仗着你父亲留给你的部落,不顾信义。只讲蛮勇,四处侵扰。妄想侵略中原。突厥曾是一个强大的部落,但也早就臣服于大隋,相互定下过誓约。当年你为莫何可汗征讨之时,也曾经亲自上书请附。奈何一转身就把这一切忘记了?”

达头低下头,已经什么都听不进去了。

“陛下,臣愿意悔改,愿意以后永远效忠于大隋。”

易风审视着达头,从他的眼中看不出丝毫的悔意,“你想回草原?”

“是的,陛下。”达头回道,“臣知道陛下如今分封诸部首领为诸侯,臣自知有罪。不敢奢求再统领草原,只求陛下能让臣回到西域,继续我家族的领地。我向陛下发誓,回去后一定痛改前非,为陛下屏藩西疆。”

易风冷笑,“你不会真以为我会相信你这番话吧?”他摇了摇头,“况且,就算你是真心想要悔过。可我已经将东西草原都分封完了,没有多余的地地盘可以分封给你了。不过你也是阿那史家族的重要一员。如今既然已经来了中原,就不要再想着回去了,好好呆在中原,享受一下这中原的花花世界,锦绣江山。朕,特赐封你为违命侯,给你在洛阳一套府第,以后朕有空时就找你一起打打猎喝喝酒,岂不逍遥快哉?哈哈哈!”

达头一张脸难看的要命,阴沉的要滴出水来,他没料到这位年轻的皇帝根本不为他的话语打动,完全不似从前杨坚时一样。当年阿波被莫何生擒,献于长安,杨坚并没有处死阿波,也没有幽禁他在中原,反而是让他回到西域,还给他可汗名号。原本被擒后,他以为自己的处境会和阿波差不多,被中原皇帝一番训斥后,最终还是会放回草原的,也许当不了大可汗了,可封个国公总应当吧。怎么也没料到,最后居然封了个侯,还是个违命侯,并且只能呆在中原京师的违命侯。再回不去草原了。

“违命侯阿史那.玷厥,还不跪下谢恩领旨!”

一名高大的隋朝官员站在一边高声喝道。

达头抬头看了看大隋天子,又看了看他们之间相隔的那道囚车栏栅,最终无奈的跪下,向大隋皇帝谢恩。“臣,阿史那.玷厥谢皇帝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哈哈哈!”看着达头屈膝下跪,易风心里不禁升起一股难言的畅快,突厥最后一位大可汗,被生擒献给于阙下,还向自己屈膝下跪,这不仅是自己一人的胜利,也是大隋的胜利。

随着开元元年的二次北伐胜利,都蓝兵败身死,达头兵败被俘,被献俘于阙下,皇帝的重定草原秩序的战略也得以初步实行。

开元二年正月元旦大朝,草原二百四十三位分封诸侯,西域十六位分封诸侯,以及铁勒、党项、靺鞨、室韦、新罗、百济、东瀛、林邑、孙波、附国、女国、吐蕃、象雄等诸藩国纷纷派遣使者率使团前来朝贺入贡,此外高句丽、波斯、罗马、天竺诸国也同样遣使前来。

开元二年的元旦大朝,四面来朝,八方来贺,大隋真正的在东方建立了以大隋为中方的天朝系统。大隋成为整个东方世界的盟主,各国皆以大隋为盟主,为宗主国,从此以后,大隋与诸国协定,各国之家相互和平,禁止侵略,若有违背,大隋有责任和权力阻止,并保留召集诸国出兵讨伐的权利。大隋做为盟主,有权征召诸*队用以保卫大隋疆土,以及维持东方和平之用,同时大隋做为盟主国,也有义务保护诸藩属国不受他国之侵略。这是一个崭新的秩序,一个全新的秩序。

在这次的大朝会,易风代表大隋,与诸国签定了这一联盟协约。与此同时,高句丽受到突厥灭亡的惊人事实,终于不得不再次退步,高健武派出了自己侄子高宝藏为使团代表,最终答应了隋朝的要求,高句丽最终同意以鸭渌水为大隋与高句丽的边界。而隋朝也同意了高句丽请求划定边疆后,允许鸭渌水以西的乌骨、骨内、大行等四城高句丽军和百姓撤回鸭渌水以东境内的要求。同时大隋也答应了高句丽要求隋与高句丽划定边界签署议和协议后,敦促新罗、百济、东瀛三国停止进攻高句丽的请求。

枢密院不少将帅们对于皇帝的这一决定有些意外。倒是政事堂诸相们对于这一结果很满意。

“朝廷已经灭亡突厥,在草原上建立新的秩序,这个时候正好回师辽东,一举灭亡平定高句丽啊,为何却要答应高句丽的求和?”韩僧寿率先发问。

李纲是坚决支持皇帝决定的人,“此次陛下与诸国签署的联盟协约,是极为重要的。意义深远,从此以后。建立了大隋对周边诸国的宗主国、盟主国的地位,诸国都被纳入了这一联盟之内。这里面的意义和作用你们难道看不出来,此时答应高句丽的请求,就能顺利的把这一联盟协议签定。有了这个协议。以后我们就能以宗主盟主身份,合法合理的插手到整个东方的国与国之间的事务,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把一些隐患解决于未然。”

薛道衡也赞同皇帝的决定,“虽然朝廷新平定了草原,可要看到,草原并非是凭我们的军队平定的,而是利用草原本身的部族势力平定的,草原诸部如今臣服于大隋。可那毕竟只是臣服的藩属而不是直接隶属的疆土。朝廷连年征战,也需要休养。况且,朝廷现在全力开发辽东辽北。还没有稳固这一地区。而鸭渌水东南地区的高句丽,虽只剩下半壁江山,可困兽之斗,也相当厉害。陛下如今只是同意了高句丽的议和,就能不战而让高句丽退到鸭渌水以东,轻松收复西岸的国内、乌骨等重城。这难道不是更好?暂时与高句丽休兵,虽然双方都因此得到休养之机。可失去了辽东的高句丽,只人势力越来越弱,他以后如何与我们对抗?不是不战,只是时机还未到,等到时机成熟,朝廷可以再一举灭亡高句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