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问答(1 / 2)

加入书签

有曹嵩在一旁帮腔,场面一直没冷下来,只是聊着聊着曹嵩忽觉得问题的走向逐渐不可控了。</p>

譬如在聊到如太学生这样的在京士人时,曹操直接锐评道:“现在外面的人都担心殿下被宦官蒙骗。”</p>

曹嵩很想揪着曹操的耳朵问一问,这是你该说的话吗?看不到旁边的郭胜正在咬牙切齿吗?</p>

刘辩则反问道:“若我将身边之人换成太学生,就一定不会被蒙骗吗?”</p>

又论起地方不法横行。</p>

刘辩问道:“孟德历任地方,见是宦官子弟为祸更甚,还是豪强恶吏为祸更广?”</p>

曹操并不正面回答,只说:“臣见权贵子弟仰仗权势,恃强凌弱,凡有地方长吏不能制者,民皆苦之。”</p>

稍后又谈及一些问题,不过这些问题也都是表象,没有触及最根本的土地问题,刘辩决定再说上一句。</p>

“我见往年上计簿,自中平初年因黄巾贼而大减以来,近些年人口、田亩亦年年减少。国家租税也因此减半,此事率更令应最清楚不过了。我亦时常忧虑。”刘辩虽年纪不大,可说起此话,在场之人竟都不觉得有异。</p>

曹操冷静地回答道:“殿下,臣以为应当整顿吏治。”</p>

汗流浃背的曹嵩,闻言总算松了口气。</p>

但他却没发现曹操比他轻松多了,显然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曹操自己是心里有数的。</p>

曹嵩没那么不学无术,他很清楚地方上的猫腻,隐瞒人口、田亩,将豪族的田租转移到黔首的身上,诸如此类。</p>

如果想要直接解决这些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重新度田。</p>

但他很清楚重新度田会造成什么后果,上一次因为国家对上计的结果产生怀疑而重新度田还是光武帝。</p>

那一次,共杀了十多个刺史、郡守,全国多地不约而同地爆发了大规模叛乱,甚至包含了光武帝起家之地幽州。</p>

在这个话题之后,谈论的内容再度平和起来,诸如沛国饮食与雒阳的区别?那里的人爱吃粟米还是稻米?</p>

……</p>

等到曹嵩携曹操告辞离开,刘辩也准备回宫去了。</p>

他原本就没想过曹操一见面就对他掏心掏肺,倒也称不上失望。</p>

曹操话语中有所保留之处并不少,可刘辩自己也没做到坦诚相待。</p>

至于刘辩最后所提出的上计,指的是每年年末前,各郡国需要将治下的户口、人口、田亩、钱谷等数据由专门的上计吏送达中央的固有制度。</p>

度田则是上计之前的工作,各县每年都要调查治下的田亩、人口数据,然后汇总到各郡国。</p>

当数据汇聚到中央之后,这些数据会和往年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有对不上号的地方,轻则问责上计吏,重则后面的国相或太守、刺史等都跑不掉。</p>

而就目前刘辩能看到的上计数据来看,自光武时的那次因度田而产生的大规模叛乱被平息以来,最关键的田亩和人口数据变化基本上还算是合理。</p>

奈何到中平元年,这些数据有了一次巨大的断层,并且随着之后各地的此起彼伏的叛乱继续下降。</p>

叛乱,尤其是大规模叛乱,是最好的失去人口、田亩的理由。</p>try{ggauto();} catch(ex){}

失去很简单,可要想把账面上失去的人口、田亩找回来,可不容易。</p>

刘辩想着,曹操所说的整顿吏治,或许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p>

……</p>

回去的路上,曹嵩问道:“我儿如今心事可还算解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