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缩影(2 / 2)
刘辩警惕的点在于董卓,而张让的重点则在于高望。</p>
听到张让的话,看到对方跃跃欲试的表情,刘辩反而多想了一些。</p>
对于筛子似的皇宫,刘辩心知肚明。</p>
想要把皇宫整治的水泼不进本身就很难,毕竟皇宫从来不是孤岛。宫中之人不是独立的个体,也是有家人的,汉人重视亲情家庭,一刀切地隔绝联系不合情理,而且万一弄巧成拙弄出来了个不顾一切的家人侠,那刘辩不是坐蜡了。</p>
而且,完全隔绝内外对刘辩来说绝对称不上是好事。</p>
所以,虽然有了东汉版内侍宫女养老院这一勾连的大利器,刘辩还是故意放任了一些消息的流通。</p>
必要的时候,宫中还能放出一些刘辩想让人知道的消息。</p>
既然有漏洞,刘辩能用,旁人自然也能用。</p>
上回渠穆贪腐案的首告便是高望,明面上,刘辩没让高望因为此次私下的首告受益。</p>
然而隔墙有耳,过去总会或明或暗为同僚说话的张让,今日却毫不犹豫地攻讦起了高望,这让刘辩忽然忍不住怀疑他是否知道了此事,并借此机会打击报复。</p>
同时,刘辩也意识到,现在的董卓,就算跟李儒和高望有联系,又哪来的资本让这两人替他效死?</p>
想到此处,刘辩再度看向张让,否决了张让的提议,只在心中想着,用高望反过来监控李儒与董卓,似乎有可行之处。</p>
对于刘辩的答案,张让看起来并不失望。</p>
也因此,在张让离开之后,刘辩忽然想到,虽然张让行事一向嚣张跋扈,但在先帝和他面前向来谨慎,今日忽然攻讦高望,还表现地这般明显――他该不会是故意的吧?</p>
刘辩越想越觉得可能。</p>
张让既然知道高望的事,进而明白刘辩不希望宫中宦官铁板一片的意图不是难事。所以他才故意在刘辩面前如此做,来与高望撇清乃至于树立敌对的关系,来向刘辩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忠诚。</p>
而且也没什么风险――因为此事件中但凡将董卓和李儒换成另外两个人,刘辩并不会无端起杀心。</p>
就算万一刘辩将高望交由张让治罪,张让也会顺势而为,绝对不亏。</p>
“这老狐狸!”刘辩低声吐槽了一句。</p>
当日晚些时候,刘辩听说张让狠狠地斥责了高望一顿,更是印证了自己的猜测。</p>
这些皆是刘辩收拢在太学之议中表现优异的贤才们的缩影。</p>
在各郡国上计吏齐聚雒阳之际,刘辩终于宣布了受太学之议“影响”后的新的均输法。</p>
简单来说,就是李儒在太学之议中的中肯观点。</p>
只多加了一项,在大司农之下重设平准令,记录协调雒阳及各地物价,而均输令则要带领手下均输官与平准令配合,平抑物价。</p>
从而使均输官更多地作为一个惠民而非盈利的官署存在。</p>
而新任平准令,正是原太学博士李儒。</p></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