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倾巢而出(1 / 2)
“情况如何?胡长史如何回应?”焉耆王龙安有些急迫地询问着他刚刚归来的大臣卑留。</p>
卑留算是焉耆王的心腹了,很了解焉耆王在担忧什么,如实答道:“胡长史只说是带着龟兹国赠送的粮草准备去大汉的将军会合,旁的什么也没说。”</p>
焉耆王听了更着急了,他问道:“当初那胡轸来的时候,我曾经许诺供给他一批粮草,你去见他时,他可有提起?”</p>
卑留答道:“大王,这次臣去见了胡轸,但他对此只口不提。他去了一趟龟兹国来回对我国的态度反差明显其中必然有问题!”</p>
焉耆王听了也很头痛,想到曾经胡轸拿着车师国的土地来暗示诱惑他吗,焉耆王不禁联想到,倘若胡轸答应了龟兹王什么条件来换取龟兹出兵的话……</p>
尤其是现在,胡轸连自己原本想要支援的粮草都不要了――焉耆王明白,汉军远道而来,西域又没有以前的屯田兵为其提供粮草,物资必然是匮乏的。</p>
同样拥兵两万多,而且焉耆和龟兹两个国家还相邻,他们之间的关系可想而知,并不那么友善。</p>
倘若汉人答应了龟兹某个对焉耆不利的条件,一旦汉军战胜了鲜卑人――毕竟按照以往的经验,汉军面对匈奴的时候一直胜多败少,即便在人数上经常处于劣势。</p>
这样等到汉人真正掌控西域,他连粮草都没送出去,焉能有他的好果子吃?</p>
想到这儿焉耆王龙会立刻召集了他的大臣们,说起了目前的情况。</p>
焉耆国内部总体上分为两派,一派亲鲜卑,因为鲜卑离得够近,另一派亲大汉,因为大汉掌控西域能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顶多会让他们送上质子罢了,反正送的又不是他们的儿子。</p>
但实际上,这两派都是焉耆王刻意树立起来的,他则扮演一个居中裁判的角色,一旦有事便是不粘锅。</p>
也因此,焉耆的大臣们反而能真心讨论问题――“龟兹一定别有居心!说不定已经在胡轸面前挑拨我国与大汉的关系。将来一旦汉人重新在西域主事,那么我焉耆如果什么都不做,岂不是要一直被龟兹借着汉人的势力欺负?”</p>
“汉军能不能赢还不一定,要是输了怎么办?”</p>
“而且以前汉人就发生过不止一次主动离开的故事,焉知此次不会离开?”</p>
“这次动用了这么多兵马,怎么会轻易离开呢……”</p>
卑留望着正在争执的大臣们,他想到了从前来西域的商贾口中以及胡轸口中知道的大汉现状,说道:“当初通往雒阳朝贡的道路因为羌人作乱而断绝,但现在根据来往的商贾可知,以前作乱的羌人现在很安稳。”</p>
“不过,我也听说了,现在大汉内部发生了叛乱,正在忙于平叛!”</p>
卑留说完,有人问道:“依你所说,岂不是汉人很快就会离开?”</p>
卑留回答道:“不,正因为在如此情况下汉人依旧派了军队过来,还如此兴师动众地想要讨伐车师国及鲜卑人,我才断定汉人轻易不会离开了。”</p>
听了卑留的论断,自焉耆王以下都觉得很有道理。</p>
但仍有人质疑道:“汉人败了怎么办?”</p>
卑留此时似乎是想通了,他建议道:“大王,我以为值此变局,不应该顾虑太多,反而应该趁着汉人重新回到西域的时候对其多加相助,就算汉人最后战败了,我国最多不过是再向鲜卑人奉上重礼致歉,再谈起汉人以兵逼迫云云……倘若鲜卑要进攻我国,唇亡齿寒之下就算是龟兹国也一定不会坐视不理的!”</p>
焉耆王听罢,思虑良久,总算下定了决心。</p>
他起初不愿意付出多少代价,但眼下,这代价他不付不行了。</p>
他对着卑留说道:“就由你带着五千兵……不,七千兵去追随胡轸,对抗鲜卑!”</p>
卑留领命而去。</p>
在被焉耆王送别之际,他想到了此前告别胡轸时的情形――“焉耆放在西域已经是个大国了,但放眼整个天下,却不足称道……当然,我不是说在焉耆为官不好,但眼光跳出焉耆国,可以更加的海阔天空嘛!”</p>
另一边,徐晃与张飞立足于鄯善国境内的海头城中,征调来自于附近各国的兵马。</p>
最大的鄯善国不必多言,在汉军抵达后便杀了鲜卑使者,全心全意的支持着汉军。实际上,自从鄯善国的前身楼兰被灭掉之后,鄯善国一直都是大汉西出的起点。</p>
经过了超过一个月的征调,徐晃已经聚集了超过五千人的西域联军,就连西域最南面于阗国听到汉军抵达的消息后,也派来了一千多骑兵参战,只是还没到罢了。</p>
就在徐晃和张飞计算着粮草和兵力,准备主动出发讨伐车师国之际,忽然接到了鄯善王比提供的消息――鲜卑人连同车师国主动发兵出击了。</p>
根据鄯善国的暗探送回来的消息,此次双方出兵足足有将近四万兵!</p>
近乎倾巢而出。</p>
这四万兵放在西域,尤其是其中大部分还是战斗力拉满的鲜卑人,着实是一个恐怖的数字。</p>
起码鄯善王比在面对徐晃和张飞时,便是惊慌不已。</p>
张飞注意到这一幕,满不在乎地说道:“不过四万人而已,土鸡瓦狗耳!”</p>
他问鄯善王道:“国主可曾听说一汉当五当五胡的说法?”</p>
鄯善王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p>
张飞说道:“那国主算上一算,今有我汉家精锐七千,当不当得胡虏三万五?”</p>
鄯善王一愣,见张飞胸有成竹模样,下意识地点了点头。</p>
张飞见了,朗声一笑:“如此,再加上诸国联军,岂不等同于四万大军?若再算上还没抵达这里的援军,国主觉得,是谁的兵力多呢?”</p>
张飞的话很响亮,也很入耳。</p>
起码鄯善王比听了之后脑海中都是张飞的计算方式,他虽觉得有点不对劲,但细想起来,竟很合理。</p>
这段时间来,他看多了汉军与鄯善兵的对比,对此,他的评价只有三个字:没得比!</p>
……</p>
别看张飞在鄯善王面前话说的响亮,但真要面对来袭的四万大军,他仍很谨慎。</p>
毕竟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七千大军有一千是负责后勤的只能称之为杂兵,另外五千人多是郡兵,虽然这些边地郡兵时而要面对北面鲜卑和南面塞外羌人的威胁,战斗力比内地郡兵强,但面对鲜卑人会是什么情况很难说。</p>try{ggauto();} catch(ex){}
本质上能够被徐晃和张飞视作倚仗的,还是直属于护羌校尉部的一千精锐――和使匈奴中郎将部与护乌桓校尉部一样,其装备配置乃是半数铁甲半数皮甲。</p>
作为职业军人,徐晃和张飞这几年来没有战事,最常干的便是练兵了。莫说以一当五,在张飞看来,麾下的精锐说是以一当十都不为过。可惜,只有一千人。</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