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第5位:大明之父,瓦剌第一功臣王振王公公(1 / 2)

加入书签

三日后。</p>

夜。</p>

大秦,秦王政三十七年,咸阳宫外。</p>

“……父弑子,母杀夫,兄弑弟,姐弟相争,母子相残,没曾想后世竟有这等荒谬的朝代。”</p>

“纵观光幕所言,某觉得这大唐除了那唐太宗李世民外,其它皇帝皆不堪一语。”</p>

“蒙将军此言差矣,依吾看,这大唐一朝之所以那么混乱,源头就在于这什么唐太宗李世民。</p>

若非他宫门造反,在朝堂中引进了一批不属于朝堂的势力,也不会导致其死后朝堂纷争不断,更不会被武曌借势窃国、异族趁隙叛国……”</p>

始大帝静静的坐在御座上,听着身后大臣此起彼伏的议论声,眼神莫名。</p>

…</p>

大明洪武十五年,应天府。</p>

夜。</p>

“……不愧是被后世人评为有蛮夷血统的赃唐,啧啧,父弑子,子弑父,母杀子,子娶母。</p>

这大唐虽然武略非凡,但其朝堂内政的混乱却让人实在不敢恭维。”</p>

“父皇,其实这也不能怪李唐皇室如此混乱,当时天下民情不似我大明这般文风鼎盛。</p>

唐朝那会儿还没有科举制,那会儿流行的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门阀森严,上下有别。</p>

能在那个时代显赫一方的,非富即贵,就算那些看似跟世家毫无关联的寒门,也不是彻彻底底毫无根基的平民黔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历朝历代家道中落的旧有贵族。</p>

它们本身就有一定的势力在身后,甚至于那个时代的平民老百姓都将这视为理所当然。</p>

唐太宗李世民后来为何要大肆提倡‘以民为本’?</p>

为什么要大肆鼓吹‘民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p>

正是因为他清楚天下民心在世家不在他,所以他才施恩于民,试图扶持真正的,独属于他李世民本人的寒门新贵,以此来争夺天下民心与朝堂大势。</p>

他之后的李治,乃至武则天等后世唐皇也是因此才一直实惠于民,武则天本人更是因此被迫将李唐江山归还。</p>

因为不管是李渊、李世民、李治这些李唐皇帝,还是武则天、安禄山这种外姓枭雄,他们自己本身身后就有一大批势力扶持掣肘,不管他们愿不愿意,他们都必须接受,因为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摆脱不掉。</p>

所以,这种特殊的时代风气注定了唐朝皇帝无法如咱大明这般真正的号令天下。</p>

因为在他们身后,总有这样那样的势力在掣肘,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朝堂各方势力的利益。</p>

而有了利益,就有了利害,有了利害,就有了恩仇,有了恩仇,自然就有了你争我夺的明谋暗计。</p>

这是那个时代的民风,如果把我大明置于其地,也逃不了那般下场。</p>

甚至父皇您很可能压根儿就成不了九五之尊,与您同样出身的窦建德那般大好局面,先破薛世雄,后破宇文化及,雄踞河北一度建国称王,更是一度打的李世民抬不起头,最后却依旧因出身农民而被麾下诸将合伙卖给了李世民,您……”</p>

窝在一旁苦着脸喝十全大补汤的朱标闻言,头也不抬的撇嘴顶了回来。</p>

正看着天空嘲讽李唐内政混乱的朱元璋闻言眼睛一瞪,正准备回骂,天空突然响起一道炸雷,一个哆嗦,下意识抬头,脸色一变。</p>

【哔——欢迎收看诸天故事会】</p>

【本期诸天故事会的主题是:盘点历史六大乱臣贼将之第5位:大明之父,瓦剌第一功臣王振王公公!】</p>

“大明之父?”</p>

“瓦剌第一能臣?还是个公公?”</p>

瞬间,老朱爆了。</p>

“毛骧!!!”</p>

“陛下!”</p>

“给咱派人去联络西蒙古的瓦剌部,让他们把所有叫王振,或者姓王的狗贼都给咱交出来,咱倒要看看这狗贼长了几個脑袋,竟然敢自称大明之父,咱要剥了他的皮!”</p>

“遵命!”</p>

…</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