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一入洛阳城(1 / 2)
县衙之中的气氛变得凝固起来,刘辟显然不愿意放出四成的粮草给何仪,如今城中的粮草本就没有多少,以前只有他一支人马还好说,但这几天双方为了压倒对方,疯狂的从城中拉人,原本城中的百姓只要能拿得动武器的,现在几乎都成了黄巾军,使得双方的兵力不但没有因为连日混战而折损,反而比之前更多。
然而与之相应的,却是粮草消耗日益增加,原本足够刘辟军三月用度的粮草,如今若是平摊下来,连半月都支撑不了,不夸张的说,此刻葛陵城中,只要是个活人,就算是黄巾了,黄巾人数达到近二十万,这个数量,几乎可以跟未发生内讧之前,整个汝南的黄巾相媲美了。
而何仪,今天过来就是那好处的,如今官军主力兵临城下,他同样也担心,但看两人的样子,心中就觉得莫名的畅快。
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最终三方达成了协议,何仪、龚都、刘辟平分葛陵粮草,击退官军之前,立下了互补攻伐的规矩之后,才各自离开。
只是相比于平白得了粮草而志得意满的何仪而言,无端端将自家粮草分出去一大半的刘辟心情显然没那么好。
……
对于葛陵城中三方势力的相互妥协,暂时和解,叶昭并不知道,他只需要在大方向上把握住就行了,粮草是关键,等城中的粮草消耗光了,别说何仪和刘辟、龚都之间本就有矛盾,就算没有,自己都得乱。
此刻的叶昭,关心的却不是这件事情,已经搭建好的帅帐之中,叶昭身前摆着十几个竹笺,叶昭正在奋笔疾书,直到天光渐渐暗下来,叶昭才停笔,舒展了一下身体,揉了揉眼睛。
“主公。”方悦见叶昭停笔,上前躬身道:“一切都按照主公的意思布置妥当,看情况,城中黄巾贼并未看出端倪。”
“嗯。”叶昭对这件事情并不关注,伸展了一下身体之后,继续奋笔疾书,不过这次却不是专心:“明日我会带典韦离开几天,在此期间,按照之前说的部署便可以,昨日邱迟已经书信于我,汝南一带,已经有数支豪强前来相助,按照阵图布置即可。”
叶昭停下笔,一边思索一边道:“如果城中黄巾贼看出了端倪,派兵出城,若是兵少则战之,若是兵多,则避其锋芒,他们想突围就让他们突围,莫要强留。”
“主公身系三军之大任,何故离开?”方悦吃惊的看着叶昭。
“我要去一趟洛阳,有些事情,必须我亲自上呈朝廷。”叶昭抬头看向方悦道:“这黄巾虽然势众,然颓势已现,不足为虑,但这大乱之后,如何治理,才是该朝廷真正考虑的问题,我希望能将此册呈于朝廷,用与不用,管不着,但这事情,我必须去做。”
叶昭书写的,都是一些平定黄巾之后,各地如何治理的条陈,他前世做过幸存地之主,大乱之后,如何恢复民生,他还是有些心得的,这些天叶昭就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时代不同,前世的东西不可能照搬过来,但作为参照,结合自己这身体前身的知识积累以及自己这几年来为官所积累的经验,著书成册却也并不费事。
黄巾之乱,说到底,是世家与皇权的一场角逐,但这场角逐,却并没有胜者,算是两败俱伤,不管天子最初的打算是什么,但这场起义,确实已经动摇到了汉室的根基,别的不说,单是天子之前命各州郡官员自行招募兵勇杀敌,不管是迫于怎样的压力,但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却是已经从此开始不断削弱。
叶昭将此册做出来,一方面确实有些恻隐之心,希望在动乱结束后,百姓能够尽快恢复稳定,另一方面,却也是希望借此进一步提高自己在天子乃至士林之中的地位。
阶级虽然固化,但也没有固化到真的没有一丝晋级可能的余地,上品无寒士的情况,虽然已经有了苗头,但还没有完全彻底的成了既定的规矩,他希望在阶级彻底固化之前,将自己这个半名士彻底进入名士的行列,叶家也彻底从豪族晋级成为望族。
这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而叶昭此前拜了蔡邕为师,已经具备了晋级世家望族的资格,此刻他需要的是地位以及名声,而这份平流册,便是叶昭准备的敲门砖,至于能起到多大作用,叶昭此刻也没法估计,但只要能够派上一点用场,对他的好处就无法估量。
“短则三日,多则五日,必回,莫要担心。”叶昭将最后一卷竹笺写完,吹干了墨迹卷上,站起身来,对着方悦道。
“末将这便安排精壮护主公安危。”方悦连忙躬身道。
“不必!”叶昭伸手阻住:“此行不可张扬,典韦随我同行便可,你在此主持战事,切记莫要大意,待我归来,再做计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