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三章 重“拾”老本行(1 / 2)

加入书签

在土路上,车子开得并不算快。车窗外的池塘还在开着增氧机。

唐浩泽调下车窗,听到哗哗的水声,还有增氧机打起的水花在阳光下带着淡淡的颜色。

他关上车窗,回头问:“卢叔,这些池塘已经放苗了?”

“养着过冬虾。”

“养着虾,这水很不错啊!”高密度养虾的水最多保持六十天的鲜活,以后的水藻类是比较少的。但他看到的水是带着黄绿色的。而现在过年都已经有四十多天了。这水确实很不错。

卢方笑着说:“主要是换水换得勤。”这里的池塘,每两到三口就配备一口蓄水池。换水也就有了保证。养石斑鱼和养虾是两个概念,石斑鱼对水质的要求相当的高。“到时候石斑鱼和虾可以一起起捕。”

唐浩泽越看到了,这些池塘有不少的网箱,那肯定是养了石斑鱼的。

而且这些池塘也不算是高位池,最多就是有水泥护坡的泥塘而已。他看到一些池塘的水泥护坡已经有崩缺了。想来那些都是老塘。

这时正是海上涨潮的时间,车子沿着一条五六米宽的进水渠一直开到了管理区域。

这个养殖基地的管理人员看老板来了,自然不会怠慢。见到唐浩泽,更像是见到了大领导似的拘谨。卢方看他们拘谨,就带着唐浩泽去后面的育苗场。

唐浩泽发现这个育苗场其实也很大。里面有一个石斑鱼育苗场,一个虾苗场和两个专门用于做海神庙的育苗车间。

其它车间,都不是卢方的目标。他带着唐浩泽来到做海参的车间。外面,老刘已经在车间只玩等着了。

唐浩泽进去后,发现车间里的气温并不比外面高多少。这与其它的水产养殖车间有很大的不同。而且里面竟然有好几台的大功率立式空调。

他这才想起刚才看着车间外墙就觉得有些不对。这个车间是隔热的。

不过他也大概明白了。

海参的产卵的气温要求不会很高。这里也应当是将气温调控成合适的环境,水温自然也差不多。

唐浩泽看着育苗池中已经孵化出来但还没附着的幼体。打一烧杯上来能在水里看到密密麻麻的。

老刘介绍说:“这些幼体已经顺利过渡到原肠期。现在处于小耳状幼体,已经完成了第一个变态期。这个变态期的存活率相当高。后面还有两次变态。希望这次的最终成活率能达到1%。”

1%,这似乎很低的成活率,但实际上那很不低了。

要知道,一对海参一次能产五百万的卵。自然环境下,如果受精卵能有万分之一能长成到稚参就算不错了。

唐浩泽现在还记得一些海参养殖的数据,他一边着老刘的介绍,偶尔也问上几句。老刘都能对他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说明老刘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论。

最后他们去了另外一个车间,那是海参亲本的车间。

唐浩泽在水池中看到池底有一些藻类。还有一些看起来明显要短一些的海参。他有些不解。

还是卢方笑着给他解惑:“因为国内沿海很很难捉到适合的海参。老刘想到了一个办法用来培养更多的海参。只要将海参按照一定部位切成几块,以后就能慢慢长成三只海参。”

老刘也解释了几句。

唐浩泽知道海参可以无性繁殖。不过具体怎么做真的不知道。老刘告诉他,只要切开的海参带着升殖腔组织,海参块就有可能重新长成一头完整的海参。

“不过,还要有合适的水环境。”

看过育苗场之后,卢方带着唐洪泽来到附近的池塘边,指着远处的海面,说:“这里对开的海面,是北部湾和琼州海峡的交汇处。因为海峡的原因,这里的水流交换比较流畅,水质也比较好。”

他似乎带着踌躇满志,说:“这片养殖场,可以养殖六百万头海参。混养其它品种,少放一些也能养四百万头。这海参一年就能养成。规格大概八两到一斤半重。我们自产自销,饲料都是我们自己的。干参的价格能卖到八百到一千块钱一斤,正常规格的干参一半是六头到七头。

“如果成功了,这一片池塘,仅仅是海参就一年能赚三四亿。这个养殖基地的收益就能保证海峰集团成功上市。”

唐浩泽不得不点头。如果有那样的利润,保证海峰集团上市自然很简单。

卢方笑着说:“所以,我现在都不怎么想去弄房地产了。”他放低声音说。“要做房地产,肯定要和政府有联系。只要你罗阿姨还在政府部门工作,我就不能有太大的动作。”

唐浩泽再次点头,说:“我明白卢叔你的意思!罗阿姨……”

卢方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能明白就好!”

罗雪芬的进步已经是铁定板板的事了。卢方虽然没说会担任什么职务。但看起来是要回到市政府担任领导职务。

在那种情况下,卢方在房地产方面就不好有太多的动作。

“今年我会尽可能将那些地都拿下来。以后源鑫地产在湾州市区可能就不能买地了。”

唐浩泽虽然觉得卢方有些杞人忧天,但确实也应该小心一点。

湾州地区现任的一把手和下一任都被会捉,而且牵扯出的人不少。

日后房地产行业真的爆发了,竞争会越来越大。拜领导也是竞争的手段之一。如果卢方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给领导上供倒是没问题。但是卢方如果给那些领导上供了,难免不会有人牵扯到罗雪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