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书同文,言同语(1 / 2)
李念点头道:“大王英明!但想将教育实行好,不仅要有合适的内容,还要有合适的工具,能让人方便学习、快速学习。”</p>
“现今以竹简记载文字,就非常不适于整个大秦授课教学,一卷竹简不仅记载的内容少,且繁重不便携带。”</p>
听这意思,你还想让大秦所有人都识字学习,接受教育?</p>
也是,他来自后世,那时人人都识字,人人皆知史,对其而言,人人识字知史如每日用餐饮水一般。</p>
嬴政心里想着,道:“你想用你所说的‘纸’取代竹简?”</p>
李念道:“不错,在我华夏历史上,读书识字之人会逐渐多起来,是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p>
“纸承载文字,印刷术便是将文字印在纸上,二者相合解决了文字记载传播的问题。”</p>
“一本这样大小的书,其上能记载的文字,要用一车竹简。”</p>
李念用手比划了一个大小,让嬴政和蒙毅惊讶不已,这等大小的一样东西,竟比得过一车竹简。</p>
形容博学的成语“学富五车”中的“五车”指的便是“五车竹简”。</p>
当然,五车是虚指,表明惠子学识渊博,但若真以五车竹简来论,也就和现代几十本书相当。</p>
‘纸做成的书若真能记载那般多文字,无怪乎后世人人皆可识字。’</p>
嬴政自然能看出书相比竹简的巨大优势。</p>
“除文字的记载传播工具需改变外,文字本身也要改变,恕臣直言,大秦的文字委实太难写了。”</p>
“文字作为一种传播内容的工具,臣以为当简洁明义为上,既要简单易懂好学,又要准确传递含义。”</p>
嬴政道:“你想怎么改?你想仿照后世文字?”</p>
李念还真是这么想的:“臣正有此意,臣在后世所习文字,也是自大秦文字演化而来,已经过实践检验,更便于学习。将大秦文字改为后世文字,臣认为并无不可。”</p>
嬴政并未说答应,也未说不答应,而是道:“待纸造出后,你以后世文字誊抄一篇文章,就李斯的《谏逐客书》,呈于寡人。”</p>
李念知道嬴政是先想看过货后再做决定,道了声“臣遵命!”,接着又道:“不仅文字要改,大秦的语言也得做些改变。”</p>
嬴政问道:“也要按照后世来改?”</p>
这一次,李念摇了摇头:“那倒不必,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后世之物未必胜于大秦之物,也未必适合大秦。”</p>
听李念说“后世之物未必胜于大秦之物”,嬴政心中相当满意。</p>
我大秦也不是什么都比后世差嘛。</p>
“文字可改为后世文字,一者现今识字之人不多,即便修改,影响也不会很大,二者后世文字也是当今文字演化而成,修改后,人们不难接受。”</p>
“而后世语言和大秦,乃至其他六国语言都不相同,若强令推行后世语言,不啻于让天下人重新学习说话。”</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