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晓之以理不如动之以情(2 / 2)
杨师道:“……”</p>
忖度人心,某大不如玄龄矣!众所周知,弘基那厮不仅喜好美食,还对鱼脍情有独钟。鱼脍之中又以河豚之脍为最,曾感叹为第一鲜不说,只要陛下有所赏赐,他就会变得特别忙碌,忙着去获得赏赐的人家……阳春白雪为之语:赴宴,下里巴人的说法则为:蹭饭。</p>
“滕王可作首诗传回长安。”魏徵捋着稀疏的山羊胡,表情肃正的建议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因为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还有将船买酒白云边,刘弘基离开广野泽也不过月余……等等,霍然转头看向正在照琉璃鉴的萧若元,“十一郎,发消息给韦公,问问夔国公此时是否还在长安?”</p>
“喏。”萧若元澹定地收好琉璃鉴,起身朝西隔间走去,眼瞅着将是元正之日,夔国公不在长安,难道在兴安不成?</p>
“咳咳,”苏定方轻咳了声,低声说道。“萧侍读,顺便发消息问问萧副大都护,就说陛下有事相询。”</p>
兴安不只送了近十万斤鱼获回长安,还有各种山珍野味,陛下赏赐各家时,夔国公府所得甚多。虽然……但是……也许是某想多,为了慎重起见,反正也不可能有什么不对,不过是发一条消息和两条消息的差别而已,陛下不会更不可能在乎一条消息的所浪费的银钱,重点在于找到夔国公,让他愿意到耽罗岛或者对马岛赴任。</p>
李世民木然地眨了下眼睛,应该…也许…又或者…大概其还是某想多了,弘基虽然有那么一点点不守……落拓不羁,怎么也不至于招呼都不打就离开长安,某又不是吹毛求疵之人。他若是想要到兴安转转,应该知道某不会不同意,完全没有留信出走的必要,又不是十六七岁的少年郎,梦想着仗剑江湖的……“十一郎,告诉萧瑀,韦侍读捕获到大鱼,味甚鲜美,某请……挚友弘基过来品尝一二,过时不候。”</p>
打蛇打七寸,捉鹰防被啄,有事相询不如品尝美味,对于刘弘基那獠政事相询不如私谊相请,简而言之:晓之以理不如动之以情。</p>
“喏。”萧若元朝李世民行了个标准的道揖,继续朝西隔间走去,暗暗感叹到,还好厅堂足够大,还好某走的足够慢,还好某只是跟着滕王,不用参与朝堂之事。</p>
李元婴:“……”</p>
也就是说,阿兄也认为那位夔公,非常有可能就在萧瑀的赴任楼船之上?</p>
……</p></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