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超时代的商业构思(1 / 2)

加入书签

“末将认为,土地无论如何都会被兼并的原因,在于我们把土地看的过于重要了。这也是国策中的一项,但是我们真正的钱从来都不是来自于土地的。你认为呢?”陈宇看向了李承乾。

看着满脸问号的李承乾,陈宇继续说道:“就像我们的大唐集团、再如同所有的世家。大家玩儿的不还都是钱吗?反正我没有见过,谁玩儿土地能挣多少的。”

李二咳嗽了一身说道:“此乃祖制,沿袭于先秦商鞅。我大唐万万人口,粮食是个大问题,别看现在我们的粮食多。但那并不是我们的,是前隋的。今年欠收明年欠收是肯定的,粮仓的粮食是国之根本,是战时储备。不能轻易动的。”

陈宇其实也是知道这一点的,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加上自然经济。所以为了巩固他们的封建统治,而最终决定了重农抑商这个决策,并且一直沿袭至清朝。

但是他并不认为此乃最好的策略,其实唐朝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国家的农业,却收效甚微。这也是拖延时代进步的一个坎儿,他想要早一点迈过去。

这回他也不看那笨蛋太子了,直接转头和李二对视。“陛下,末将认为不然。我们参考仅有二世的前隋,他们为什么会可以囤积如此多的粮食?”

李二想都不想说道:“自然是逆天而行的义仓制。”

陈宇笑了,他没想到堂堂威震五千年的唐皇李世民,居然会只有如此浅薄的见解。他摇着头说道:“陛下,义仓的建立的确使粮仓丰满,但是那还不能证明什么么?前隋新立,自然重新分配土地,如我大唐一般。土地一旦回归百姓个人,那百姓就会有粮!国家不拿,他们自然便可以养活自己。但是就因为世家兼并了土地,真正属于他们个人的土地越来越少。而世家则广积粮、高筑墙!如果将世家的粮食掏出来,那天下还会愁没有粮食吗?所以问题又回到了原点不是么?”

李二摸着胡须细细得思考着这个问题,的确从秦朝开始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着,并且越来越突出。甚至最后发展到了皇权和世家的权利相冲突,造成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最出名的就是王与马共天下的可怕事情。

“但世家的粮食我们现在拿不回来,土地也要不回来。他们未来一定会拥有越来越多的土地,朕如果强行下手一定会有反弹甚至冲击社稷。”说到这里他甚至脑门渐渐出现了汗迹,也不知是客厅暖气烧的太好了,还是他惊诧自己的这番言语。

陈宇大着胆子继续说道:“对,其实真正产量地并不在于中原,中原的土地已然越来越贫瘠。而人口却是越来越多,但是并没有人朝发展的方向走。而是竭力得压榨着普通人民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地位和私欲,陛下可认同末将的话?”

李二闻言点了点头,但又摇了摇头:“从古至今产量地一直在中原,江南开发牵扯太多东西了。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

陈宇笑了笑,他知道李二的脑子,一定早已想清楚了,只是碍于此乃国策,他不太敢动。陈宇此时给予了李二最后一击。

“陛下,中原作物如果年景好的话,勉强可做到三年两熟。但江南则不然,由于从未开发,所以土地肥沃。而且气候更是宜人,到了金陵就已经不会下雪了。再往南则是一年两熟!就像冯盎的地盘,他从未问朝廷要一粒粮食,地盘又小,他过得却是十分滋润。我们从来都是将目光放到征服外夷,却不曾想过真正开发自己手里的宝地。过去由于路途遥远,现在有了运河,我们为何还要做如此模样呢?”

李二闻言瞪大了眼睛,他自掌权以来就没听过一年两熟这种说法!南方也是有世家的,也是朝廷范围,但没有人这么说过啊!下意识的他就认为陈宇在诓他,但是蝗虫的事情又让李二有点迟疑。

“如果真有此事,那真是国之幸事。”不咸不淡得评价了一下,他便在不说话。

“陛下,您其实可以派人民部去冯盎老家去看看,探查一下。然后再考察一下南方作物,就按照一年两熟来种植,种子就用冯盎的水稻来。其实末将认为,我们的粮食不缺,就应该放宽对商人的经济政策。真正让商人走在我们中间,届时土地便不再那么重要了。我们再将其收归国有,用钱也好、封爵也罢,买回世家的地。最后以几十年为限再放出去,就不会有土地兼并的问题了。而粮食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到时候国家的粮食会越来越多,钱也会越来越多。我们打仗就一定会赢,就算拖都能拖死对方。”

李二抚须思考了半晌,摇了摇头。其实陈宇今天的话已经够大逆不道了,妄议朝政,蛊惑皇帝。哪一条都够杀头的了,但是他却句句在理!李二听着颇为动心,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

不过今日李二的思想冲击已经是很大了,他将这些话暗暗埋藏在了心中,并没有过多的表现出什么来。看到陈宇似乎还有意要说话,他出声将其打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