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老爷子徒弟来访(求订阅)(1 / 2)

加入书签

第57章老爷子徒弟来访</p>

“爹,我和你一起去吧!”</p>

项云端见老爹要往麦场去,进屋换了一身粗布短打,然后也跟了上去。</p>

麦场就是空地平整压实出来的一块平地,是专门为后面麦粒脱穗、晾晒、去灰尘之类而准备的。</p>

现在可不像后世,家家都有水泥地,村子里基本上也都有水泥路。</p>

所以想要完成夏收,必须特意整理出一块场地来才行。</p>

梁红花想要大儿子睡家里好好休息一下,不过没劝住,也就只能任由他跟着去了。</p>

等父子两人到了麦场,已经有不少其他家的人到了。</p>

这麦场基本上是在一个地方,每家每户的麦场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来守夜的也不止项云端他们一家。</p>

见项家父子出现,周围一些邻居特意过来打了个招呼,都知道项云端在城里工作,以后难免谁家有个什么事需要进城办呢,所以提前打好关系肯定没错,到时候才好开口找项云端帮忙啊。</p>

“这些都是今天割的?有多少啊?”</p>

项云端来到自己家的麦场,看着一捆一捆粗如人腰的麦垛堆积成成一堆,不由开口问道。</p>

“不到三亩,今天刚开始干,状态不太好,明天争取将阳坡剩下的那几亩地都割完!”项传宗说着,解开几个麦垛,将其铺开在地上,然后将凉席铺在上面。</p>

虽然是大夏天,但不垫点麦秸秆,夜里一返潮,容易得风湿。</p>

麦田因为有些在阳坡,有些在阴坡,所以成熟的时间会略微有一点差异,阳坡能早熟几天。</p>

另外,有的田能够浇上水,有的田还能有一点粪肥,这些差异,也能够导致麦子的成熟时间有些差异。</p>

项云端家七口人,每人分了五亩三分地,所以一共也有三十七亩地,但阳坡的只有七亩地。</p>

今天割了不到三亩,那就是还剩下四亩多一点,明天算上项云端,那就有五个人割麦,一天割四亩多还是没问题的。</p>

一夜无话。</p>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项云端就被老爹叫醒了。</p>

等两人回家,早饭已经做好了,很快吃完早饭,全家人一家老小齐上阵,带上镰刀,推上木轮的板车,往麦地里赶去。</p>

这个时候,谁也不敢松懈。</p>

有一个词叫“抢收”,很能体现这种时刻农民的状态。</p>

割麦子的时间其实就十天半个月,因为如果太迟的话,成熟过度麦穗张开,麦粒就该掉在地里了,那样可就麻烦了。</p>

而且这中间,还要防止老天下雨,所以必须要快。</p>

到了田间地头,项云端将草帽戴上,将镰刀安装在木头镰柄上,然后就开始下镰。</p>

收割麦子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活,首先,必须得弯着腰,而且要频繁的起伏,另外,一般收割麦子的时候,麦秸秆上半部分干黄了,但靠近根部的地方,还是青黄,水分比较大,所以割起来并不容易,时间长了还是挺吃力的。</p>

再加上天气热,太阳一照,容易出汗,而身体部分因为和麦芒有接触,必然会被刷刺,再被汗水一浸,那滋味,可想而知有多难受了。</p>

很快,一上午时间过去。</p>

项云端也不知道他到底割了多少,但又多了一个技能――割麦。</p>

有这个技能加持,再加上他身体经过强化后变得越来越强,因此,这一上午下来,反倒是他割的最多。</p>

“我回去做饭了!”</p>

梁红花眼看太阳到了当头,便带着云瑾回家去准备午饭了。</p>

这一上午,除了云瑾太小,只能在田间地头玩耍外,其他人都累的不轻。</p>

特别是云杰这小子,虽然没有割麦,但他却一直跟在后面,将大人割好的麦子捆成一捆一捆的麦垛,方便后面往回带。</p>

这个活同样不轻松,而且身体和麦芒的接触比割麦的人还多,此刻云杰的两条手臂撸起袖子去看的话,满是红痕。</p>

“累了吧,你小子不知道惜力啊,这一上午,比你爹干的还多!”</p>

项存保见大孙子有些愣神,随手将手中的水瓶递了过去说道。</p>

项存保虽然经验丰富,但年纪毕竟大了,一上午下来,也就割了半亩地左右,和项云龙差不多,割的最多的要属项云端,差不多有八分地,其次是项传宗,也有六分地。</p>

“还行,就是刚开始干,有些不适应,要不然,还能割更多!”</p>

项云端回道,他发愣倒不是因为累了,而是心里在想,这一茬麦子收完,估计后面田地也差不多该收回集体了,再往后,就要进入挣工分的时代了。</p>

歇了一会儿,项云端正准备起身想要继续干,毕竟他就只有周末这一天假,明天还要带龙龙进城,这一下子就剩下爹、娘和爷爷三个主力军了,剩下的地要割完的话,恐怕会很吃力,所以他就想多干一些。</p>

实在要是不行的话,可以请村子里的合作社帮忙。</p>

关于接下来要登上历史舞台的人民公社,也不是突然出现的,前身是最开始的生产互助小组,到后来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p>

解放后,虽然农村分了地,但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有能力种地,战乱那么长时间,很多家庭都出现了只剩下老弱病残的现象,家里没有壮劳力,这就导致哪怕有地,也种不起来,它不像后世,全都是机械化种植收割,这个时候全靠人出力,没有壮劳力,肯定是不行的。</p>

而且也不仅是人的问题,很多人解放前都是佃户,家里穷的叮当响,连种地的工具都没有,就算分了地,怎么种同样是个问题。</p>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才有了最开始的互助组。</p>

解放后,大搞建设,到处缺人手,修路、修工厂等等,从农村吸收了大量的人当力工,这些人进城干活,那家里的地怎么种?</p>

这就又渐渐的将互助组发展成了初级社和高级社,那些进城干活的人,一般都是将家里的田地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中,这样一来,就可以两不耽误。</p>

其实入股的方式,不限于田地,像各种农具、耕牛、驴骡等等,都是可以入股的。</p>

当然,这些开始的时候都是自愿加入的,梁家庄就有这样的互助小组和合作社,不过项家之前因为家里人手充足,所以没有加入这些组、社。</p>

现在既然忙不过来了,那倒是可以考虑请这些组、社帮忙,只要到时候给人家分一些利益就可以了。</p>

这其实本质上还是雇佣,但雇佣个人有剥削的嫌疑,雇佣组、社就没有这个问题了。</p>try{ggauto();} catch(ex){}

……</p>

“爷爷!爹!”</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