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三五 靖康之变(一百)(2 / 2)

加入书签

种世仁想了想,道:“本来应该按照秀州三策中的编练之法选出听话的战俘作为奴隶专门豢养缴获的家畜,为我大军长久所用。但是我们语言不通,也找不出头目来,也无法编练。不如让他们相互斩杀,留下30个人作为奴隶就好。还有那些孩子,高过车轮的全部杀了,已决后患。那些妇女则分给将士作为奖赏。”</p>

樊瑞一听倒吸了一口凉气,道:“侯爷,这难免太过残忍了。”</p>try{ggauto();} catch(ex){}

种世仁道:“如今我们深陷海外,不知何时能回中原,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p>

樊瑞道:“好吧,我这就去安排。”</p>

种世仁道:“这件事情太过残忍,有伤天合。罗汝楫去办就好。你到到军中寻访懂得采矿、纺织的士兵,如今这里蛮化未开,我们得要自己想办法弄到铜铁、布帛了。”</p>

种世仁制定的政策被后世成为殖民之策,种世仁后来回到中原,华夏军得知此方法后,都用这个方法在“四大部洲”开疆扩土。殖民之策非常野蛮粗暴,但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是伴随着这种粗暴的。后世评论种世仁一个文官却用“铁和血”传播中华文明。由于种世仁被宋高宗封为大宋丞相,后人也个种世仁起了一个霸气的外号“铁血丞相”!</p>

经过这场剿灭部落的战争后,种世仁在军队中的地位空前提升,宋高宗如今只是让种世仁指定了几个土著女人伺候这着,完全成为了傀儡。</p>

宋高宗对此虽然不满意,但是也是没有办法。现在军中上下都以种世仁唯尊,大家都称呼他为“侯爷”,只有宋高宗倔强的称他为“丞相。”</p>

种世仁将以这个部落为中心,开始让士兵建立一圈围墙,在这里驻扎了下来。他知道华夏军在海外建立的城池喜欢叫“大中国城”,他也把这个地方称为了大中国城。</p>

有了这个大中国城为基地,种世仁开始带领着宋军到处探查地形,讨伐附近的部落。经过几个月的讨伐,他发现这个地方的各个部落的发展水平都差不多,并没有得到他急需的工匠和铜铁。不过他们确得到了大量的奴隶和家畜。</p>

大中国城的崛起让周围的部落震惊不易,方圆数百里的部落纷纷表示臣服和归附。种世仁也就随即停止的征伐,其实就是这些部落不来归附,种世仁也是无法继续征战了。因为连日征战,虽然士卒损失不多,但是刀矛兵器损失惨重,如果在行征伐之事,他们恐怕也要用木棒、石枪进行讨伐了。</p>

停下了征伐,种世仁开始考虑大中国城的发展问题。目前重点要解决的还是吃、穿、用的问题。</p>

首先说“吃”这里的部落还不知道耕种,不过对于中原人来说,开荒种田那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不过可惜的是宋军来到这篇海外荒地的时候并没有带来任何种子。好在他们发现了一些野生的稻子。种世仁如获至宝,将这些稻子移植到了大中国城内细心呵护,这里气候温暖,雨水充足,想必早晚就能收获。如果真的能够自产稻米,这里的吃的问题就可以彻底解决了。在没有种出稻米之前,他们也只能学习其他部落,依靠采集果实、狩猎和养殖家畜过活了。</p>

穿也是种世仁面临的重大问题,他们从中原而来,总不能学习这里的土著人用草裙、兽皮遮羞吧。种世仁从宋军中招募懂得织布之人。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他还真找到了两个懂得一些织布的士兵。不过两个士兵也不是什么织布的高手,只是知道一些而已。种世仁从他们了解到,织布首先要进行纺纱线。中原纺纱的原料有蚕丝、麻为主,可以制成丝绸和麻布,种师道又从西域引入了棉花,织出了棉布。可是这里蚕丝、棉花肯定没有了,不过这两个士兵还是找到了一种类似“麻”的植物,种世仁急忙让这两个士兵负责,组织人手措麻线,纺麻布。这个进程虽然很慢,但是粗麻布最终还是被织出来了。这种麻布穿在身上根本无法与丝绸、棉布相比,就是比起中原的麻布也是粗糙很多。在中原这种麻布顶多能做装货的麻包。但是在这海外,这种麻布却能让这些宋军蔽体遮羞了。</p>

用就是寻找铜铁矿,种世仁的百余人中无人懂得采矿,只有几个铁匠。种世仁让这几个人寻找铜铁矿,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其实就算他们找到了铜铁矿,恐怕开采冶炼也是一个大的问题。</p>

不过种世仁在寻找矿脉的过程中,走遍了这片海外之地。他发现这片土地是一座大岛,周围还有一些小岛。沿着大岛的海岸,有不少的良港。只是这里的居民连铜铁都没法冶炼出来,更不懂的造船之术了。所以这些天然良港也没有被利用起来。</p>

种世仁想修建一个简易的码头,将那个飞剪船拖到码头上,慢慢修复。没想到刚刚选好码头的地址,这大岛之上又吹来了一阵狂风。</p></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