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六镇为奴(2 / 2)

加入书签

杨昱首先宣读了朝堂嘉奖众人的诏令,广阳王元深加侍中,以军功迁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仆射。</p>try{ggauto();} catch(ex){}

骠骑大将军自李崇卸任后,本来是元乂封给自己的,元乂倒台后,将军号也被追回。</p>

这个赏赐是明确了元深军中第一人的身份。</p>

出征的将领都有奖励,所有人都喜笑颜开。</p>

安丰王元延明领兵返回兖州,他还获得了北徐州刺史的职位,兼任二州刺史,在宗室中也算是荣宠到了极点。</p>

广陵王元恭也加散骑常侍,进入执政行列,就任恒州刺史。</p>

而借兵柔然的裴衍,也获封临汝县公,领相州刺史。</p>

等到封赏完毕,元深迎接杨昱进城,他迫不及待的问道:</p>

“杨公,朝堂决议,要如何安置六镇遗民啊?”</p>

杨昱低声说道:</p>

“朝堂要让六镇遗民填定、瀛、冀三州。”</p>

这下子刚刚升职的元深好心情一扫而空,他长叹一声说道:</p>

“此辈复为乞活矣,祸乱当由此作。”</p>

杨昱也是支持元深方案的,却没想到门下省议事结束,胡太后还能改变旨意。</p>

他这个宣慰大使还要负责安置六镇遗民,身上的担子更重。</p>

一想到这里,他也对前途迷茫起来。</p>

杨昱对着元深说道:</p>

“朝堂命令大王接到旨意次日,就领禁军返回洛阳,广陵王领恒州兵协助我完成六镇遗民的迁移工作。”</p>

元深明白这是朝堂担忧自己手握大兵在外造反,所以在火速命令自己折返。</p>

他只能对杨昱说道:</p>

“六镇对朝廷是不服的,若是分而化之,消弭他们的怨气,还有一线希望,但愿三州不要压迫太狠吧。”</p>

——</p>

只不过元深的想法注定是要落空了。</p>

杨昱接管过六镇降卒后,向他们宣读了朝廷的命令,要带着他们去定州、瀛洲、冀州三州安置。</p>

其实六镇遗民对于这个命令一开始没有太大的抵触,毕竟定州、瀛洲、冀州都是北魏比较繁华富庶的州,虽说是故土难离,但是谁也不愿意继续留在六镇守边塞。</p>

但是杨昱宣布的第一项政策,就遭遇了这些六镇遗民的反对。</p>

将这些六镇遗民转移到定州、瀛洲、冀州,本身就一个超级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任务。</p>

这样的大规模移民工作,王朝开创期和上升期还能完成,到了北魏这种临近王朝末期,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组织动员能力。</p>

虽然诏书上也说了,要让沿途各州接济,甚至提供车马供六镇遗民迁徙。</p>

但实际上北方各州对待这些六镇遗民的态度都非常敌视,他们根本不愿意提供补给。</p>

既然不给,六镇遗民也要生存,他们沿途造成了巨大的治安问题。</p>

这样的混乱下,杨昱不得已宣布进行军管,以军法按照六镇遗民的原籍编成一个个军团,用军法命令他们向三州迁徙。</p>

之所以要用籍贯来编为军团,就是因为杨昱要行的军法,就是军队中的连坐之法。</p>

如果六镇遗民的军团滋扰地方,或者有人偷偷潜逃,则会将小队中的人连坐抽杀,而只有同乡同籍乃至于同宗的人,这种连坐之法才会有效果。</p>

六镇遗民爆发强烈的反对情绪,都被杨昱用手段诛杀镇压。</p>

六镇人不反对迁移三州,但是这种编练成军的形式,又让他们想到了戍卫六镇时期的状态。</p>

六镇人厌恶的就是军管状态,六镇百姓世代戍守六镇,得不到朝堂的尊重,还要被别的州歧视。</p>

六镇军籍就是是永世奴役的枷锁,好不容易朝堂撤镇了,现在又按照原籍编为军团,那不是白撤镇了吗?</p>

等到了三州,朝堂会不会继续用军籍奴役六镇人?</p>

这是六镇遗民不确定的事情。</p>

但是杨昱也没有办法,如果不编成军队,六镇遗民根本走不到三州。</p>

杨昱只能一边许诺,只要到了三州就会解除军管,将他们编户齐民,这才勉强驱使二十万六镇遗民向三州前进。</p>

从恒州南下,最先进入的就是定州。</p>

等到杨昱到了定州,见到定州刺史杨津已经领着定州豪族在州界迎接自己,杨昱放下了心。</p>

定州刺史杨津,和杨昱一样是出身于弘农杨氏,既然是同宗的兄弟,杨津早就得到了消息,组织定州豪族来接收这些六镇遗民。</p>

杨昱将其中一部分六镇遗民交给了杨津后,只是叮嘱他善待六镇遗民,尽快将他们编户齐民,就没有过多的寒暄,就继续领着剩余的遗民向冀州而去。</p>

一路跋涉的六镇遗民得到了修整和难得的粮食补给,他们本以为接下来就是好日子,却没想到等杨昱刚刚离开不久,他们就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p>

定州刺史杨津以六镇遗民参与叛乱为由,将他们卖给定州豪族充当牧奴、农奴。</p></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