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倭国无奈我有法(第二更)(2 / 2)
至于恶钱和私铸的铜钱,数量没有官方多。
官方有钱,才能进行经济引导,如你的户部,有钱和没钱差多少?”
李易对这样的事情从不觉得困难,多简单点事儿啊。
还什么买官、发俸禄强制用铜钱,有什么用?
生产力本身不行,百姓拿不到实际好处,怎可能采用商品交换的替代品?
李易说的时候,毕构不停地点头,对,就是这样,我现在有钱了,可舒服了。
今年加上河南府,最少要弄到两千万缗的税。
过上两三年,到手的税上亿缗,就问周围哪个小国敢挑衅?拿钱砸死你。
“好,小易,你果然是谁都想抢的人,昨天听说倭国的人想让你去倭国。”
毕构再次承认,得李易得天下。
李易嗤笑:“我去了别的地方就一定帮对方?他们想得太美了,我能坑死他们。”
李易想不同,怎么总有人自以为是,自己在大唐,愿意付出,那是因为自己原来就是中华人。
到别地方,没有归属感,保证使坏,然后想办法回大唐。
毕构爱听这话:“对,小易你心不在夷。老夫绝对不告诉他们,他们朝廷掌握了货币,会壮大。”
“我有一个办法,帮他们。我帮他们印纸币,同时大唐商队带货物乘船过去,用给他们印刷的纸币可购买大唐商品。”
李易始终没忘兑换铜钱和白银的事情。
信用货币的发行,能往后拖就往后拖,还是本位货币好用。
毕构端起玻璃杯,抿一口水,吧嗒两嘴儿:“味道特别,这不还是帮了他们?”
“原本我准备给我十钱的铜钱,我为他们印二十钱的纸币。现在就是十钱对十钱,这么操作……”
李易也先喝口水,再哇啦哇啦说。
他要求钱的重量和开元通宝一样,或者是不用铸造成钱,一点五钱重的黄铜换一钱的倭国货币。
倭国省了加工过程中的大量损耗,相信他们会答应。
大唐的货物送过去,价格可不是大唐内部的价钱,要加钱。
贸易本身有利润,需要走海运的国与国的贸易更高,运输费,运输过程中的风险。
大唐商人收倭国的纸币,回来后一点五比一与李家庄子换成兑换券。
多出来的零点五属于李家庄子印刷货币成本,商人已经卖了高价。
或者他们直接用钱在倭国直接购买倭国的商品带回来,交税。
这样倭国必须总是出售东西才能换到兑换券,包括金属和田地中的出产,比如生丝、熟丝。
倭国的商人乘船到大唐,倭国的纸币不可以直接购买大唐的商品。
就像大唐的兑换券不可以直接购买倭国的商品一样,倭国如果愿意接受,是另一回事儿。
“如此一来,双方拼的是加工技术,谁的加工工艺好,谁的商品附加值越高。
咱们大唐技术比倭国好,每一次双方贸易,都是增加的技术利润。
以技术换取贸易顺差,得到更多的矿产资源和其他实物物资。”
李易最后讲解货币、货物往来和技术在商品中的附加值关系。
这才是他那个时候的国际贸易顺差逆差的正常体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