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其势渐成(2 / 2)
蔡攸微微一笑。</p>
其实还有一些原因他没说。</p>
如今朝堂正是新旧交替之时,楚王赵颢上疏后,官家已确定废旧复新,他的父亲蔡京也算是受益者,从一个被贬谪瀛洲的贬官,一纸调令入京,擢为户部尚书。</p>
可以想象得到,未来的朝堂上,他的父亲与楚王定然是守望相助的新党盟友。</p>
谁会为了纨绔之间的小恩小怨,而影响了朝堂父辈们的结盟?</p>
蔡攸不蠢,他很聪明。</p>
看着仍然唉声叹气不甘不愿的纨绔们,蔡攸不易察觉地撇了撇嘴。</p>
一群蠢货!</p>
楚王赵颢眼看将成为官家阶前的红人,这位红人是宗亲,不一定有实权官职,但他在官家心中一定有分量。</p>
这个时候不去抱大腿,交好楚王世子,反而为了那点小恩怨忿忿不平,何其蠢也!</p>
以后还是跟这群蠢货保持距离吧,愚蠢大约是会被传染的。</p>
蔡攸在心中暗暗下了决心。</p>
…………</p>
有些事情发酵得很慢,比如朝中的人事更迭,官家赵煦颇有几分手段。</p>
首先雷厉风行地任命了曾布章惇,两位一个被任为副宰相,一个任命为军委副主席。</p>
接下来的几道人事任命,六部尚书动了两位,主要是户部尚书,把新党人物的蔡京调回来任命了。</p>
其他的人事调动,赵煦基本没怎么动,他交给了曾布和章惇。</p>
这就是赵煦的政治智慧了。</p>
废旧复新的推动,赵煦只任命关键位置上的人,其余的交给别人去办。</p>
办好了,官家圣明,慧眼识人,千古圣君的名头跑不了。</p>
办差了,惹得天怒人怨了,全是奸臣的锅,官家再及时跳出来拨乱反正,为天下除奸,大快人心,没错,还是千古圣君。</p>
如今的朝堂,尽管明知官家决意废旧法,但许多旧党势力仍不死心,还在悄摸摸地跟官家对抗。</p>
权势在手,过往与新党的恩怨太深,船大掉不了头,许多旧党朝臣也是身不由己。</p>
但曾布和章惇可不是善茬,有了官家的信任和嘱托,两位重臣已开始准备清除朝中旧党了。</p>
朝堂上的争斗已趋白热化,而汴京纨绔圈子最近也是惊涛骇浪。</p>
赵孝骞在汴京纨绔圈子里已然声名鹊起。</p>
首先是杖脊五名纨绔,杖脊之后事情没完,五名纨绔的长辈气愤不过,堵楚王府大门要求楚王出来给个交代,楚王却根本懒得搭理。</p>
我的儿子是我的心肝儿,孩子还小不懂事,两百多月的宝宝无意间犯点小错,伱们做长辈的何必计较?</p>
眼见楚王不给交代,受害者家属的情绪不稳定了。</p>
于是纷纷找上了宗正寺,求见宗正寺卿赵宗晟。</p>
你赵家的宗亲欺人太甚,宗正寺不能不管吧?</p>
神奇的是,赵宗晟真的没管,敷衍了几句便下令送客。</p>
一则是,作为赵家皇族的老族长,赵宗晟尤为护短,当初大理寺拿问赵颢时,赵宗晟便亲自出面,生怕宗亲受了官府的委屈,可见赵宗晟是个护犊子的。</p>
二则是……很不幸,楚王世子最近搞出了个新玩意儿,名叫“雪盐”,而宗正寺卿赵宗晟,恰好是雪盐集团的股东,你说气不气人?</p>
亲情与利益,那些受害者家属哪头都不挨着,宗正寺卿凭啥帮你们出头?</p>
杖脊纨绔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p>
主要是受害者家属无法再闹大了,儿孙辈的事总不能闹到朝堂上吧?尤其是新旧交替朝争激烈的节骨眼,谁敢拿这事儿触新旧两党的霉头?</p>
万一被有心人利用,把事件上升到新旧党之争的高度,无论原告还是被告,不死都得脱层皮。</p>
政治斗争下,每个人都是棋子,也可以是弃子。</p>
第二件事,还是关于赵孝骞的。</p>
不知从哪里传出来的风声,楚王赵颢上疏的废旧复新之议,背后的始作俑者竟不是楚王本人,而是楚王唯一的儿子赵孝骞。</p>
如果说杖脊风波不过是纨绔小辈间上不得台面的小打小闹,那么赵孝骞背后怂恿楚王上疏废旧复新的传闻,却给争斗激烈的朝堂添了一把火。</p>
新旧两党,原地炸裂了。</p></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