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吐蕃大举入侵(2 / 2)

加入书签

人人都穿着黑色明光甲,挎着弓箭。李瑄有信心率领神策队面对十倍于己的敌骑。</p>

两天后,到绥和守捉,这里附近总能见到吐蕃的探马。</p>

“拜见李帅!”</p>

绥和守捉使高锴迎见李瑄。</p>

“我就不入城了,带我去看看吐蕃驻军之地。”</p>

李瑄吩咐高锴骑马,直接带李瑄去赤岭。</p>

“将军,您只率不到二百骑。我绥和守捉马不到二百匹。”</p>

高锴请李瑄慎重,吐蕃可能有数万人驻扎在通过赤岭的山口处。</p>

“成为守捉使,难道忘了我的勇力了吗?我的亲卫矫健,人人都可以阵中易骑,吐蕃就算想派骑兵,也难以追上我。”</p>

李瑄笑着说道。</p>

阵中易骑,就是在马匹奔跑的时候换乘。</p>

“遵命!”</p>

高锴只以为李帅身份不同于往日。想到李帅的勇猛,他也牵两匹马,与李瑄一起随行。</p>

行军至黄昏,休息一夜,第二日上午到达吐蕃驻地二十里外。</p>

吐蕃探马早就探查到李瑄一行,不过见李瑄人皆双马,且甲精,不敢靠近,只能去禀告。</p>

吐蕃大将论悉诺逻以为这二百骑是在引诱他们营垒,后方有伏兵,所以下令坚守不出。</p>

他所得到的军令,是结营防守,把唐军精锐的临洮军牵制住。</p>

虽然探马没有探查到异常,二百骑一人双马,他不一定追上,就算追上杀死也只属于小功。</p>

于是李瑄率领神策队在吐蕃骑兵数里外的一个小坡上,观看吐蕃的营垒。</p>

“光是马场的战马都不止万匹。看营垒规模,吐蕃士兵最少有三万人。”</p>

李瑄看到这种场景后,估摸着道。</p>

主要是他们依靠着山中的石堡城,使李瑄很难对派兵对他们进攻。</p>

“吐蕃士兵畏而不出,这不像是他们的风格。”</p>

高锴不知军机,所以很纳闷吐蕃士兵的行径。</p>

“不久后,你就知晓了。”</p>

李瑄观察吐蕃的营垒和他们的举动后,更加放心。</p>

他传令诸军向绥和守捉开赴,同样在绥和守捉安营扎寨,与吐蕃大军隔百里对望。</p>

几日后,绥和守捉周围,光强弩就聚集三千张,营垒鹿角、栅栏密集,坚不可破。</p>

李瑄让王难得当临时的主将,荔非元礼为临时的副将,镇守在此地。</p>

如果发生战斗,有统一的指挥。</p>

李瑄故意将近两万“骑兵”,展露在吐蕃视野中。</p>

论悉诺逻一度以为陇右军都聚集于此。</p>

他派人向青海湖方向的吐蕃诸军、千户所联系,如果看到烽火,立刻支援。</p>

其实有的骑兵是步兵骑马,李瑄只在论悉诺逻附近晃了一晃。</p>

同时,上百队轻骑,开始猎杀、驱赶吐蕃的探马。</p>

黄河、湟水之间,仅仅两天时间,不见吐蕃骑兵踪迹。</p>

论悉诺逻见此情况,不再派遣探马深入唐境。只是让探马在营垒前方数十里巡视,如果唐军来攻,立刻禀告。</p>

“据说新任唐军主帅李瑄曾生擒拔悉密可汗和突厥可汗,积石城一战,就是他的手笔。不过现在看来,李瑄不过如此。我另一路大军已经出发,等他得到消息的时候,已失去数以万计战马……”</p>

论悉诺逻是汉人对他的称呼,他的吐蕃名为恩兰·达扎路恭。</p>

他是吐蕃恩兰家族的新锐将领,深得尺带珠丹的信任,曾经与回纥有过大战,并破之,但当时回纥还未建国。</p>

见陇右军和他对峙几天,不敢来攻,不由轻视几分。</p>

虽然他也不希望李瑄猛然进攻,但不妨碍他认为李瑄没胆气。</p>

“可恶的唐军在河西走廊一带,遍修堡垒,如同长城。不然我吐蕃早就占领河西走廊。”</p>

论悉诺逻的副将每每想到此都很气愤。</p>

吐蕃人一直有个梦想,占领河西,打通西域,如此一来他们的疆域将贯通南北,东达陇山,北至大漠,彻底扭转对大唐的战略被动。</p>

河西像一把锋利的刀,刺进青藏高原与西域之间的缝隙,斩断了吐蕃人的梦想。</p>

限于自身实力,吐蕃的基本策略就是以骚扰不断试探,一旦大唐打盹就下手,如果吃亏就赶紧求和,尺带珠丹是李隆基妹夫,舅甥之情从唐初到盛唐永不过时。</p>

现在吐蕃将相一直认为,就是大唐的堡垒、军城、镇城、戍堡太多,使他们每次都不得不退回去。</p>

就算占领石堡城,还要面对前方的鄯州城、湟水城,侧面的安人军城,积石军城。</p>

更别说还有守捉城,戍堡林立。</p>

“我们国力愈来愈强大,已经可以与唐国争夺西域。我们早晚把唐国的这些军城、堡垒一一打破。不过,现在我们看一出好戏,你猜李瑄得知安乡郡被我们攻破后,会是什么反应。”</p>

论悉诺逻对未来很自信。</p>

“他一定气急败坏,强攻我们。届时我们诱他过山口,击破唐军主力,就可以进行反攻。”</p>

副将笑呵呵地说道。</p>

“哈哈……”</p>

论悉诺逻也大笑一声。</p>

当天夜晚,绥和守捉后方,李瑄率领三千精骑,三千轻骑,一人双马。</p>

一千重骑,一人四马。</p>

李瑄带的佐吏有随军判官刘单,推官岑参,都虞候车神塞,掌书记高适,还有五名随军,四名典军,十几名其他佐吏。</p>

他们动身北上,绕到龙支,然后在灵岩寺一带的渡口过黄河,到达漓水,顺漓水而下。</p>

此时为十月八日。</p>

高秀岩几天前已经传令给他,吐蕃让他行动。</p>

李瑄也在暗中调兵遣将,他让镇西军使安思顺聚集所有镇西军的士兵,出枹罕城。</p>

本来镇守盐泉城的三千镇西军,也赶到枹罕。</p>

此时枹罕城四门封闭,只允许军队出入。</p>

镇西军主要以步兵为主,强弩手有一千,弓箭手三千,铁甲超过三千副。</p>

这支步兵摆开阵势,拥有强悍的战斗力。</p>

漠门军使钳耳大福也向李瑄禀告,能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位置。</p>

八日晚上,高秀岩带着伪装成郡兵的边军,押送着数十名死囚到安边戍。</p>

安边戍是唐、吐边境重要戍堡。建立在山下。</p>

戍堡内有士兵五十人,马三十匹,日夜值守边境。</p>

李瑄军令至,安边戍士兵、一路烽火,全部撤回安乡城。</p>

由高秀岩接替。</p>

十月九日,高秀岩将死刑犯杀死,堆在戍堡外,等待吐蕃大军的到来。</p>

一天过后,有一队吐蕃骑兵,来到安边戍外界。</p>

他们在一里外观察,没有靠近。</p>

高秀岩见此,立刻举着吐蕃军旗跑过去。</p>

“我乃高秀岩,有赞普授予的次金字告身!”</p>

高秀岩近前后,胳膊上佩戴金字告身。</p>

这队吐蕃骑兵的首领伸手,示意麾下不要攻击高秀岩。</p>

“将军事可败露?”</p>

吐蕃头领用汉人语言问高秀岩。</p>

“我以送肉食劳军近身,未有败露。昨夜归来几骑巡逻者,亦被我杀死。我审问过后,已经没有士兵巡逻在外。他们的尸体还在戍堡外堆着呢!”高秀岩指着戍堡外说道。</p>

吐蕃头领微微点头,跟着高秀岩来到戍堡外,果然看到数十具身穿皮甲的“唐军”尸体。</p>

从伤口上看,明显是被偷袭而死。</p>

“将这里的一切,告知元帅!”</p>

吐蕃骑兵头领向传令兵吩咐。</p></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