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百废待兴(1 / 2)
张竦站在尚冠里张氏老宅外,离开才半年,这里已被乱兵糟蹋得不成样子,门被砸破、瓶瓶罐罐不翼而飞。再在巷子里绕一圈,昔日的五邻十居已经大半消失,或死于战乱,或因为投靠过刘伯升,怕被第五伦清算,举家逃亡汉中。
唉,谁让他们当初不和自己一起跑到渭北避难呢?老张竦别的不敢说,政治嗅觉却是颇为灵敏。
但有位老邻居却在,张竦用鸠杖叩开好友陈遵家的大门。
“恭贺孟公兄!”
张竦笑着贴过去,低声道:“高升京兆尹!”
“伯松怎就知道了?快进来。”汉末和王莽时代闻名京师的儒侠陈遵,名声比张竦好,已经被第五伦吸收进了统治集团,利用他的名望,安抚关中还残余的士人豪右,进京后又召见,说准备让他做京兆尹,相当于首都市长……
“魏王知人善任啊。”张竦自有消息门路,说道:“孟公的祖父,便当过京兆尹。”
陈遵乐道:“你张伯松的祖父,不也是画眉京兆么?”
二人都是有家族渊源的,年轻时同时作为京兆史进入仕途,对京师治安颇为熟悉。陈遵更是三次作为地方二千石,有丰富的治郡经验。第五伦没有太合适的人选,起用他,也算发挥余热了,京师百废待兴,需要一个熟悉业务的人。
“但孟公的习性,要与汉末新莽时有所不同了。”
张竦好意提醒:“你当年昼夜呼号,车骑满门,酒席肉宴连续不断;做河南太守时,竟乘着官车,跑去寡妇家中摆酒唱歌,还起身狂舞,竟失足跌倒在座上,夜间又留宿在她家……结果被人举咎,丢了官。”
“可如今世道艰难,魏王已下令酒水不得私酿,朝堂以简朴为要务,好渡过饥荒,孟公还是忍一忍,勿要大酒大肉惹了魏王不快。“
说到这,陈遵倒是想起魏王老师的一篇作品来:“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眉……”
先前,扬雄当黄门郎时,曾作《酒箴》以讽谏成帝,他在文章中假设一位酒客责难正人君子的法度士,并以物喻人,文中写道:“你就好像一个青陶瓶,不愿意盛酒醪,倒是贮满了清水,不能左右活动,就这样拴在井绳上,处高临深。一旦失落,被井阑圈撞得粉身碎骨,便会整个散落入黄泉,骨肉化为泥土。”
“这般自寻烦恼,倒不如那盛酒的皮囊。因为皮囊圆吞如意,变化无穷,且又肚大如壶,整天都盛着美酒,别人还要用它来打酒,常做庙堂的用具,托身在天子后车中,出入于两宫之间,经营公家之事。”
陈遵当年就很喜欢这篇作品,所以和扬雄关系也不错,只是扬雄被迫害时,他也丢了官在外地,帮不上什么忙,这也是陈遵如今被重新启用的重要原因:“各人都有各人的性情,长短还要自己来裁定,伯松,这不是你当年说过的话么?我是酒馕,想来魏王也欲我如此,何苦东施效颦,仿你这青陶瓶?”
“我确实想做青陶瓶,但奈何,没扬子云那般清高,更何况即便是他,也被迫沾染不少污点。”张竦道:“王莽时,我不但能盛酒,甚至能盛溺尿,阿谀奉承,无所不用其极,肉食者想让我盛何物,我便装什么。”
“那你现在……”
张竦道:“我现在破了,污了,名声坏,魏王不好将我摆出来,但我也得主动做些事。”
“我当年与扬雄乃文坛对手,相互较劲瞧不上,可如今却得写文章,赞誉扬雄之作,岂不谬哉?”
张竦只觉得讥讽,他啊,在史书上注定是一个丑陋的小人了,只苦笑道:“你我不过是酒馕、烂陶瓶,但扬子云,却已经升格为鼎簋彝器。他要被魏王供奉在庙堂之上,排在孟、荀、董仲舒之后,当真成为‘西道圣人’了!”
……
第五伦入京后,除了修复老刘邦的高庙,以显示自己的大度外,还在旁边兴建“田王庙”,让第五氏的老祖宗田横堂而皇之进入长安。
此外,他又宣布,城北宣明里作为昔日王居,提升到与尚冠里、戚里一样的地位,让那儿本来凋敝的房价应声上涨……
又思念先师,修缮“子云居”,逢年过节要去祭祀。
而扬雄的诸多作品,也入藏天禄阁中,和孟、荀之作摆在一起。
被第五伦调回来,任命为“未央卫尉”的郑统就看着一车车书籍从栎阳送入天禄阁、麒麟阁,浑身不自在,只问一旁的“建章卫尉”臧怒道:“吾等一天到晚的活,就是看看门,绕着宫室巡视一圈,再看着这些书送入宫中?”
不然呢?保卫宫禁,这不就是卫尉的任务么?臧怒笑道:“和在峣关守城有何不同?”
既然第五伦决定东南方先守不攻,没有仗打,倒也没太大区别,而且将郑统和他麾下的死士们调来作为建章宫第一批卫兵,也是对他们的信任,顺便镀镀金。
和汉时一样,第五伦将卫尉一职一分为二,让朝、宫卫戍分离,但依然属于“九卿”,相当于给郑统升了一次官,要真再打起仗来,还是要外派的。
至于原先的卫尉第七彪,则改任为“中尉”,也就是汉时的执金吾。
卫尉们只需要管宫禁朝堂,但中尉则要负责长安的八街九陌,麾下兵卒主要是“当兵吃粮”,从长安募得的青壮,也算以长安人治长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