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翻山涉水地去赶集(1 / 2)

加入书签

曲琪对着众人乖觉地称呼:“大娘好!婶子们好!”

一个穿着洗白的及膝襦裙的大娘才对着曲琪回到:“琪琪啊,你娘好点了吗?你这是一个人去镇上?”

曲琪记得这位大娘就是王大娘,靠着两亩薄田和给绣庄绣些绣品把儿子抚养长大,现在儿子已经十五岁了,正在镇上的铁铺做学徒。曲琪一家刚被赶出家门的时候,就是她给家里送了一袋粗粮,美妇人生病了,也是她帮忙采的草药。只是她家也不宽裕,美妇人不好老让她破费,加上自家有秘密,美妇人身体好点的时候就让她不用再往山洞跑了。因此,这几天才没看到这位大娘过来山洞。

曲琪微笑地对着大娘说:“我娘好多了,我今天去镇上找一位亲戚。”

“前些天你娘说要搬走,需要大娘帮忙吗?”王大娘跟着问。

“你们要搬走?搬去哪呢?你爷奶和叔叔都搬去府城了,怎么你们一家三口还在?你爹是不是不要你们了?”旁边的一位长相普通,衣着花俏的小妇人插嘴问。

“问那么多干嘛,你要去帮忙还是想跟着他们一起搬走?”王大娘怒瞪那位小妇人一眼说。

花俏小妇人讪讪地不敢在多问。

“琪姐儿,你们爷奶和叔叔把房产和田地都卖了。你婶神气吧啦地到处嚷嚷,说贵人在府城给你叔寻到了好差事,还送了宅子,他们昨天就搬走了。前几天我看你娘的时候,她说要带你们姐弟搬去找你外公,你们什么时候搬,需要大娘帮忙吗?”王大娘摸摸曲琪的脑袋,亲切地问。

曲琪有点不习惯被摸头,想躲避,但是又不想辜负了大娘的关心,只好僵直着脖子,傻笑地对着王大娘说:“我娘说有亲戚过来接,我们明天就搬走了,您已经帮了我们家许多了,我们都非常感谢您呢。”

王大娘听后连忙称不用谢,又阻止了旁边花俏妇人继续八卦。王大娘这样的为人处世让曲琪很喜欢,对着王大娘也亲切起来。

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只见两位中年大叔和两位小伙子背着大背篓从村子里出来,众人才停住了闲聊,打过招呼后,纷纷背上自己的背篓跟着走。原来这里去镇上需要翻山涉水的,倒霉的还有可能遇到劫匪,所以村里人都是在集日的时候结伴而行,而且必须有四个以上的成年男子陪同,不然还是很危险的。

山道弯弯曲曲的,幸好经过两个晴天,路面并不泥泞。但是曲琪还是走得提心吊胆的,这山道真难行,将近六十度的斜坡就有好几个,而且还经过几段靠近悬崖的小道,小道只有不到一米宽,一边是山壁,一边是悬崖峭壁,稍不小心就摔个粉身碎骨的,众人都走得小心翼翼的。

翻过了一个山头,就是一条宽3~4米的小河,清澈的河水,碧绿的河底,偶尔能看到一群小鱼游过。一条粗壮的麻绳分别拴在两岸的一个木桩上,众人坐上拴在麻绳上的两艘竹筏,撑着杆,拉着麻绳往河对面去。虽然水流缓慢,但是水很深,撑杆几乎没入一大半,估计有两米多深。

怪不得美妇人听到自己说一个人到镇上的时候那么激动,原来这条路还真不是一个普通的十岁小孩可以安全行走的。也许几位大叔大婶走习惯了,只要遇到比较好走的路段时,他们就乐此不疲地聊着八卦。曲琪却没有心情去听她们的八卦。因为火球竟然醒来了,一路指使着曲琪摘着个采那个的,由于其他人不可能停下来等曲琪,她只能摘取路边附近的,就算这样她也得跑上跑下的,非常累人,也让其他人感觉她有点脱线,那个穿着花俏的小妇人没少在旁边用逼视的眼神看她,但是收获还是不错的,至少小智给兑换了不少空间币。

众人走走停停,用了将近两个时辰才到达小镇。众人约定好返程的时间后就各自离开了。

眼前的小镇并没有曲琪想象中的古城墙或者城门,只见一座约三米宽四米高的木牌坊,牌匾上写着大禹镇三个古朴的繁体字,二、三十几家参差不齐的商铺从牌坊开始沿着一条东北走向的大街道两边相对的排列着,一直延伸到一条叫做裕江江边上,这些商铺大多是客栈、酒楼、食肆和杂货铺等。在这些商铺的后面后又发展出两三条比较窄小的街道,这些小街道大多数是居民区。近百米宽的大江上,一艘竹筏,上面的渔翁正在收网,几只围着竹筏的鸬鹚时不时跳上竹筏,每次都能带上来一条大鱼;另有一艘两层的客船正停靠在岸边,估计这艘客船是中途停靠的,依稀可以见到有衣着华丽的客人登船或下船。小船的客人大多在这条街的食肆附近徘徊,这些景象让曲琪很难想象这是个乱世,也许真如火球说的,这里山高水远,所以偏安一隅。

小镇的集市就开设在临江的一条小街道上,一直延伸到码头附近。由于正值集日,这里人来人往的。大娘一再嘱咐她要小心拍花子,还不放心她一个人行走,硬拉着她一起进入了集市。

曲琪发现这里卖蔬菜水果的不多,品种也很少,而且好些摊位摆放的品类几乎相同,都是黄瓜、小白菜、菜心、绍菜和冬瓜等,还有一两家还摆了葱姜韭菜等,估计都是家里消化不了才拿出来卖的。曲琪观察,这里没有带“番”字的蔬果,如辣椒、西红柿、番薯、土豆和玉米等都没有见着。

在原世界,中国从外国引进农作物主要有两大时期,汉朝和明朝。汉朝引进的农作物喜欢以“胡”字打头,比如胡椒、胡瓜。而明朝引进的农作物喜欢以“番”字打头,比如说番茄、番薯,明清引进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甘薯、花生和马铃薯等,另外棉花最早是在宋末从海外引进中国的。曲琪空间里有家种子商店,因原世界正盛行阳台种植,所有种子店几乎所有植物的种子都有,而且大多是研究员最新研发的高产优质的品种。

曲琪思索着,要不要拿出这些种子呢?

跟随王大娘来到码头附近,这里大多数是渔民拿着自己捕捉的河鱼、河虾和蟹,还有海鱼干和海贝干等在河岸摆卖。经过大娘解释,原来这里靠近裕江的入海口,但是由于在小镇不远的下游有个落差很大的瀑布,导致这段水路不通,而陆路又有大禹山这个天堑的阻隔,所以小镇即使距离海岸不远,却是很少吃到新鲜的海鲜。大娘购买了一条海鱼干,而作为资深吃货的曲琪则购买了两条新鲜的河鱼和一篮子河虾,这些是空间没有的,她已经在脑海里想着怎么做,需要什么调料了,水煮鱼、酸菜鱼、麻辣小河虾、美极小河虾,想想都流口水。又在旁边的摊位买了三顶农民常用的斗笠,一种用竹叶和棕丝等编织而成的,用于遮挡阳光和蔽雨的编结帽。摊主的手艺非常好,编织的用具都非常结实,而且样子还挺别致的,比曲琪自己编的好多了,曲琪几乎每个花样都买上几个,把美妇人给的一吊钱花了一大半,直把摊主乐得见牙不见眼,连曲琪让他帮忙送到同和药店附近都立刻答应了,为此还收了自己的摊。

王大娘采购完,把曲琪送到同和药铺门前,才放心地转身去找他那个在铁铺做学徒的儿子。曲琪让摊主把所有竹编用具拿到一个偏僻的巷子,然后趁四周没人的时候收入空间,又从空间里拿出野猪放入背篓后才向同和药店走去。

同和药铺位于镇子主街道的南边,位置比较偏僻,左边是一家书店,右边是一家当铺,对面是一家酒铺。曲琪进入同和药铺,药铺里一位十七、八岁的伙计正在为一位穿着破旧的老妇人抓药,柜台后一位身材微微发福,长得慈眉善目的老者在打着算盘。伙计抓好药材拿到老者那里,老大娘也跟着走过来,问:“老掌柜的,这几服药多少钱?我现在手上没有银子,用这个银戒指抵着,等有银子了,再来赎回,可以吗?”估计银戒指对老大娘挺重要的,她眼里充满了不舍,但是最后还是把戒指推给了老者。

“大姐,咱们都是老街坊了,这药你先拿回去,等病好了,有了银钱再慢慢还回来,至于这银戒指你拿回去吧。”老者一边说一边把银戒指推给老大娘。

老大娘与老者推搡了几个回合,这才把银戒指揣怀里,拿着药,千恩万谢地走出了药铺。

曲琪看没有其他客人了才走到老者跟前,问:“老大爷好!请问齐掌柜在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