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行路难(1 / 2)

加入书签

午夜时分,武侯铺内清冷了不少,中年执笔吏揉了揉僵直的手腕,抬眸看向站在身前的少年郎。

“姓名,年龄,籍贯。”

这话也不知说了多少次,吏员心中有些不耐烦,却又不能发作,只能长叹一声,权当是自己倒霉了。

“薛牧,年十六,河东汾阴人氏。”

口齿清晰,与那些被吓破胆的浮浪子弟颇为不同,负责录口供的姚立新心中一喜,下笔也利落了几分,毕竟遇到这样的疑犯,能帮他节省出不少时间。

“你何时进入富乐园?”

声音依旧懒散,似乎不知道河东薛氏一样。

因为,今夜配合调查的高官子弟,实在是太多了,所有执笔吏都近乎麻木,如果放在平时,他们早就上去套近乎、阿谀奉承了,可惜今时不同往日。

既然与王勃商量好了行动计划,薛牧也冷静下来,沉声道:“鼓声传入城南时,刚好抵达曲池坊,府中护卫均可作证……”

“护卫的姓名?”笔锋停顿,中年执笔吏出声打断他,身体微微前倾,提示道:“麻烦把进入富乐园之前的情况,说具体一点。”

自古以来,举贤避亲才是社会主流,因此,遇到这种牵扯到数条人命的大案,仅凭借家仆的证词,可不能帮薛牧洗脱嫌疑。

“冯义,至于其他人,实在不记住名字。”

薛牧神色不变,贵人多忘事,这句话放在此时,算不上什么贬义,大概只有闲得没事做的人,才会把家中仆人、护卫的名字一一记下来。

“那个叫冯义的护卫,录完口供了吗?”

中年吏员搁笔,起身问了一句。

闻言,薛牧也没有回头确认,直接答道:“嗯,估计已在外面候着了。”

此时此刻,武侯铺内只剩下花魁娘子、王勃以及三个熟面孔——刘希夷、张茂林、东宫清道率执法押官,根本无需确认。

“稍待片刻,某去调取案牍。”

说完,姚立新快步走向前堂。

那道身影彻底脱离视线,堂内依旧一片寂静,薛牧下意识地转身,想找王勃闲聊几句,就听身侧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

“某龙门王子安,该怎么称呼你呢?清道率的兄弟。”

“久仰大名,某洺州程齐之。”

这是计划中的一环,前年,朝廷下令赦免王勃私杀官奴的重罪,同时还让其官复原职。

可惜,这家伙厌恶官场龌龊,婉言拒绝了。要知道,一介布衣想见太子殿下,简直是难如登天,遇到眼下这种情况,只能找人帮忙引荐,而这个来自东宫清道率的执法押官,可以帮他们解决问题。

“子安兄,找我有何贵干?”

程齐之自然听说过大唐奇才的名头,而且,就在前几天,太子殿下还跟亲信念叨,说自己对不起王博士,定要想办法弥补。

不过,薛牧的注意力却被“子安兄”这个称谓吸引了,王勃约莫二十六七岁,可程齐之满脸络腮胡,加上扮相老成,至少也得三十五岁以上,怕不是叫错了?

“某想拜谒太子殿下,可否帮忙引见?”王勃担心他会拒绝,顾不上其它,立即补充道:“当初,太子还是沛王时,某就在王府中担任博士,交情匪浅。”

“言重了、言重了,前些天殿下还念叨您呢,就算阁下不提,某都要把您拽去东宫。”

见姓程的押官如此给自己面子,王勃面露得意之色,心想:果然,沛王没有把我忘掉,那起无妄之灾没白受!

薛牧神色微喜,朝程齐之颔首致意,说道:“在下河东薛牧。”

“久仰久仰,洺州程齐之。”

“刚才行令时,我一眼就看出,阁下不仅相貌堂堂,而且满腹经纶,一旦出仕为官,绝对是大唐之幸。”

不管听没听说过,使劲吹捧就是了,反正,能王子安同席而座的人,肯定不简单。

几句话下来,武侯铺内清冷的氛围,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小郎君隐藏姓名作甚,莫非看不起吾等?”

此刻,张茂林脸色微沉,尚未开席时,他还特意跑过去打招呼,没成想竟然被人给诓骗了。

程齐之侧着脸扫了几眼,古铜色的脸上浮现出不屑之色:“嘿,以多欺少的破事,也懒得跟你计较,若是再敢狂吠,定要押你去一趟幽狱。”

“两年前,某带着诗文拜谒中书令李公,幸得青眼,成功拜入门下。”

见他以势压人,张茂林也不畏惧,敢在长安城厮混,谁还没几分背景,在点明自己的靠山之后,又讽刺道:“想必,李公不会坐视我被小人构陷。”

争吵之时,花魁娘子站在一旁默默不语,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眸,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薛牧,又瞥见张茂林那副小人得志的模样,难免心生厌恶,暗道:

“若李敬元看重你,怎么不在科场中捞你一把?恐怕是嫌钱财送少了。”

可惜,风情尽数隐于青纱之后,旁人无缘窥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